返回列表 发帖

[注意](精)关于ACCA的若干问题解答

近些天来,随着又一拨ACCA报考的高潮,有好些朋友(有论坛里的,也有周围的人)一直问我相同的问题:
像我这样的能考ACCA吗?考了会有用吗?ACCA真的很难考吗?我不知道应该先报考CICPA还是直接考ACCA?考了以后真的像报纸上说的,年薪40万吗?如此等等。
这突然让我回想起九年前,我报考ACCA的时候。我问自己,我是怎么想到考ACCA的?想了好一会儿,记忆才渐渐清晰起来。记得当时是刚刚跳进六大不久,也是刚刚报考了CICPA。那时,ACCA在中国还没什么知名度,而且也没有发达的互联网,可以查到任何你想知道的资料,也很容易把讯息快速转播世界各地。
当时有位上海财大毕业的朋友,我和他交流了关于报考CICPA的情况。然后,他问我,你知道财大有个英国注册会计师培训班吗?他们现在正在招生,既然你已经进了六大,英文也不错,为什么去试试呢?他们在新民晚报上登了广告,你应该看一下。
我找到了报纸,看到了广告。好像就只是介绍了该证书的性质、考试的科目,最主要的内容是招生报名有关的信息。我实在是回想不起来,到底广告里有什么内容那么吸引我,让我拿起了电话拨通了培训中心的号码。
接下去的一切好像是顺理成章的发展。我准备了所有的资料到了财大,远在上海的东北角。填了表,交了钱,就算是报名了。由于报名的人很多,已经报名的人还要参加入学考试,从中录取100人,考试科目包括英语、会计(英文试题)。我很幸运,国际金融专业毕业,在六大工作,通过英语六级,所以就算免试入学,只要交学费就可以了。根据财大和ACCA的协议,所有学生的注册费、考试费、书本费全免,只须交财大的培训费1000元一门。同时报考两门,就是2000元。对于我一个月赚2000多元钱的人来说,还是有点贵的。说真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么坚决,就是想考。要是当时犹豫一下,也就没有后面的ACCA漫漫征程了。

then u don need my notes lal?

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学习的过程中,你会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考友。或者是在参加ACCA培训及办事处组织的活动中可以认识一些业内人士。有什么工作上学习上的事情,大家可以讨论。即便大家都当了财务经理啊,财务总监啊,也可以多多交流,共同进步。这年头networking是很重要的,人毕竟还是要成为组织里的人,这样你才能找到你的坐标。
但,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如果你的经验够好,又有好的证书,总有机会是你的。
(二)考ACCA困难、障碍很多,怎么克服?
ACCA
的困难、障碍,大凡不外乎以下几项:
1
 我的英语不好。大学时就算考过六级,长期不用也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
2
 我没时间。上班好忙,节假日经常加班,周末还要带孩子。哪有时间看书?
3
 我没钱,工资低。学费考试费用不菲,考完全部科目要两三万元。
4
 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看书学习了,没有那种读书的习惯了,现在再拣起来,能行吗?
5
 周围的人都说我有病,没事花钱买罪受。家里人也说我疯了。我老板说,如果我考试影响工作,就让我走人。
让我一一来做个回答:

then u don need my notes lal?

TOP

接下

then u don need my notes lal?

TOP

让我一一来做个回答:
1
 ACCA使用英语考试的,所以如果英语水平欠缺,尤其是读写水平欠缺的话,建议还是去学好英语先。尤其是有些人一上来就免考5-6门,起始点较高,如果英语的阅读理解力不行,就会比较吃力。特别是第三级的课程,学习者最好可以用英语直接理解试题、思考作答,否则考试时,时间多半会来不及的。
2
 时间是挤出来的,如果你真的想考试通过的话。很多考生都是一边工作一边考试的。四大的工作够忙的吧?出差加班,忙起来昏天黑地没有私人时间。但照样有很多人还是考出来了。我也是考完了第二级才从事务所出来的。一般来说,每门课约需要150-180小时的学习,包括看书,做习题和全真题等等。最好保证每周看书做题20-25小时,平时每天晚上看2-3小时,周末大约每天看书5-6小时。这样,准备三门课基本上要四五个月的时间。如果参加培训,可以少一些看书的时间。
3
 其实,读ACCA比读MBA便宜多了,而证书本身不比MBA差。而且两三万是在两三年以上的时间里付出的。想想考完之后的回报,相对来说,cost-benefit还是比MBA要好。
4
 读书的习惯是一种毅力。当别人节假日都在玩的时候,而我在读书,象起来确实有些凄凉。不过,人总是有些理想。为了目标,我们就不可以多付出点什么吗?
5
 只要你拿定主意,其他人说什么,让他们说去吧。老板也不用理他了。只要我们把该做的工作做好,真的考出了ACCA,还怕他的眼色不成?另谋高就呗。

then u don need my notes lal?

TOP

让我一一来做个回答:
1
 ACCA使用英语考试的,所以如果英语水平欠缺,尤其是读写水平欠缺的话,建议还是去学好英语先。尤其是有些人一上来就免考5-6门,起始点较高,如果英语的阅读理解力不行,就会比较吃力。特别是第三级的课程,学习者最好可以用英语直接理解试题、思考作答,否则考试时,时间多半会来不及的。
2
 时间是挤出来的,如果你真的想考试通过的话。很多考生都是一边工作一边考试的。四大的工作够忙的吧?出差加班,忙起来昏天黑地没有私人时间。但照样有很多人还是考出来了。我也是考完了第二级才从事务所出来的。一般来说,每门课约需要150-180小时的学习,包括看书,做习题和全真题等等。最好保证每周看书做题20-25小时,平时每天晚上看2-3小时,周末大约每天看书5-6小时。这样,准备三门课基本上要四五个月的时间。如果参加培训,可以少一些看书的时间。
3
 其实,读ACCA比读MBA便宜多了,而证书本身不比MBA差。而且两三万是在两三年以上的时间里付出的。想想考完之后的回报,相对来说,cost-benefit还是比MBA要好。
4
 读书的习惯是一种毅力。当别人节假日都在玩的时候,而我在读书,象起来确实有些凄凉。不过,人总是有些理想。为了目标,我们就不可以多付出点什么吗?
5
 只要你拿定主意,其他人说什么,让他们说去吧。老板也不用理他了。只要我们把该做的工作做好,真的考出了ACCA,还怕他的眼色不成?另谋高就呗。
then u don need my notes lal?

TOP

(三)Chinese or UK? International or UK?  选哪一个呀
这一贴是旧贴重新整理。
问题:
注册ACCA时它有两个选择 
1
 一个是Chinese Variant aperUK Variant aper这是涉及税法方面的 
2
。另外一个是International StreamUK stream 涉及的是会计制度和准则方面的 
应该如何选择呢?
版主的分析:
不同variantstream的出现,都是acca国际化进程的一种象征,目的可能还是让更多的人愿意来学习并参加考试。
两个问题当中,首先回答个简单的。就是uk stream or international stream?其实,两者的难度差不多,在选择时,最主要是看考生的兴趣。如果说中国考生大部分选择国际准则而不是英国的,主要是因为培训中心多半都选择前者。另外,我也知道一些大学的本科会计专业与acca合作的joint program中,也是使用的国际会计准则的课程。我想,在选择时,一方面看培训班所能提供的课程(如果是准备自学的,除外),另方面也可以考虑一下,现在国际上的大趋势是大家都使用IAS。包括欧盟,澳洲,今后几年内都有这个计划。另外,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在逐步的向IAS靠拢。
then u don need my notes lal?

TOP

关于第一个问题, 我曾经在别的网站上和人讨论过,现转贴于此,并作一些修改补充。
其实,税法的两门考试可选中国税法是现在考生的一种幸福。我们当时考的时候,只能选UK的。而现在有了中国税法,很多财经专业的人都学过的,应该说是不难考过。但即便如此,有些考生因为是cicpa, 所以不要用考2.3。到了第三级的前四门,高级税务又是选考科目。有的人就不选税法,这样就可以完全避开税法的两门科目了。
但是,个人认为,如果你今后真的成为ACCA会员,而从未学过英国税法,中国税法也不过是懂些皮毛,可能会是一种缺憾。因为英国税法几乎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先进的税法。很多国家的税法都是从英国那里借鉴过来的,比如我们国家的增值税和利息所得税,以及今后不久要开设的遗产税等。 
学习英国税法是可以开阔眼界的。比如说资本利得税capital gain tax,遗产税等是中国所没有的。再比如,仅仅是个人所得税项下的雇员福利津贴部分就规定有几十种纳税或免税的情况,即使是非现金福利,也有相应的计算方法,可以说是涵盖了你能想到的企业给员工福利的所有品种。而在中国,如果是非现金或企业直接支付的,基本上是不要交税,至少是处于灰色地带。 
then u don need my notes lal?

TOP

至于高级税务中的税收筹划,英国的税制正因为其复杂和弹性,所以学起来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即使你是在中国工作,你也会发现,在今后的工作中,ACCA学的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或解决问题的思路,都是很有用的。听说,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要全面税制改革,增加遗产税,改进企业和个人的所得税制等,相信有不少条文会借鉴一下英美的税法。 
当然,也不是一定要大家考英国税法。英国的法律是比较严谨,但它是根植于英国或欧洲大陆的法律经济环境。有些东西在学习的时候会觉得很难透彻理解。比如,遗产税筹划中经常提到的一些个人金融安排(好像有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托基金),由于在中国没有此物,因而学的时候只好死记硬背。还有就是考试准备的时间,如果你已经对中国的税法很熟了,那么考试作题只不过是把它翻成英文,相对于从头开始学英国税法要好得多,尤其是那些已经免了2.3的中国注册会计师们,考3.2中国税法自然是容易上手些。不然,没有2.3英国税法的基础,直接考3.2英国税法之高级税务,会一头雾水的。
另外,补充一句,在第三级的头四门科目中,3.2是相对比较容易过的,无论是考中国还是英国税法。因为,基本上是计算题,只要在准备时多练习,摸清答题的格式和规律。相对比3.13.4这样的文字题考试要容易一些。
不过,不管怎样,我的意见只能是作为参考,拿主意还是要你们自己考虑。
then u don need my notes lal?

TOP

再转载一段考友的话,给大家参考。本人看过ATBPP的课本,个人感觉BPP的书比较通俗易懂,语法句子较为简单;而AT的书虽然是官方教材,但是感觉过于显示自己的水平,长句子很多,且有时句读没有,单词也较为生僻,个别居然还有一段句子重复的,让我等看书的人觉得不是很流畅。
关于买书周期的问题,是不是每次都要买新书?还有前一次考砸了,下一次再考,要不要买新书呢?在此借用一位FinalChapter兄弟的帖子。“ACCA考试以年换一次大纲,所以ATBPP都是一年换一个版本的教材。我觉得,税法类的考试应该要一年买一次;会计审计教材可以两年买一次;其他管理类的课程就不需要买第二次了。税法年年都变,所以不买最新版本难免会吃亏;会计审计变化不大,而且考试的重点一般不在于那些经常变化的东西,例如2.53.6都以合并报表为主,合并报表很多年来变化不大;管理类的课程教材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有时候仅仅是章节顺序的变化,再说即使一个最新的管理理念你不了解,也未必答不出题来,因为管理学的很多问题,既可以这样答,也可以那样答。
版主再补充上一点。如果用一两年前的老书,可以注意一下考试大纲今年的新变化,这些在网上可以查到。另外,也可以只买一本新的练习册即可,不用全套都买新的。

then u don need my notes lal?

TOP

1 首先,现在ACCA的新免试政策,让一些会计专业或财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可以免三至五门科目。所以,考过了CICPA似乎优越感并不明显。
2
 其次,此五门非彼五门。CICPA的五门课比ACCA的前五门难多了。虽然ACCA是用英语考试,但这五门课的内容并不太难,尤其是第一级的三门。只要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是比较容易过的。而反观CICPA的五门,内容就难多了。比如会计,其中一些内容的难度是相当于ACCA2.53.6;再如财务管理,有不少内容是ACCA2.4甚至3.7才有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学生对ACCA的前五门考试基本上是手到擒来,一次过的,再加上有免试,一般一年内搞定。而CICPA的难度大,通过率低,很少有人可以在一两年的时间里全部通过。
then u don need my notes lal?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