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363 帖子53 主题7 注册时间2005-3-12 
 | 
5#
 
 发表于 2005-5-9 09:37 
 | 只看该作者 
| 我们认为,所有学习英语的策略和技巧大致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需要你自己安下心来 ,花费时间去反复记忆 ---记忆那些自己和别人总结、归纳的知识。这部分工作,没有人能
 替代你,无论是怎样的天才!(因为吃鱼有利于智力和记忆力,有人求教马克×吐温,问吃
 多少管用。马克×吐温答道:看来您至少要吃两头鲸鱼!)但是,如果只是埋头苦学,就能
 学好英语的话,那中国人的英语水平,理论上应当是顶尖的了,事实却正好相反。(在国外
 学习,深深感到:大概是因为长期训练的结果,记忆和背诵能力,尤其是记忆、背诵那些不
 理解的东西,是咱们中国人的强项;但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总体来讲是我们的弱项。)
 
 因此,另一类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有效的运用英语以达到交流目的”的经验和技巧
 。中国人勇于理论而逊于实践(为读书而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尊”)。因为应用
 技巧很强,这部分技能被国内学英语的人士长期忽略。或是因为接触Native speakers有限,
 难以得到“真经”,或是因为学英语追求“高、大、全式”英语的嗜好和国人好面子的心理
 , 使大多数人乐于采用传统的、也是最安全的的学习方法:对句子、语法和词汇的执著偏爱
 ,甚于使用英语和Native speakers交流。其实,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除非你以此作为职业,
 否则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用处,如果它不能为“交流目的”而服务的话。
 
 读书和自学对提高英语有帮助。但书的缺点,和自学一样,没有反馈,没有双向的交流
 。理论上知道的事,实际做起来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语言,遵循“用进废退”的原理。掌握
 这部分的最有效方法是:创造条件和机会,同英语为母语或在国外生活过的人学习和交流。
 Practice, practice and practice!
 
 研究表明,人在交谈时,80%的信息来自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语音(inton
 ation)and 语调(tone)。此外,对交流有效性的影响,还包括双方交流的意向、谈话的内
 容、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有效运用等诸多因素,而绝不仅仅是句子、语法和词汇。
 
 因此,常常能见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只有五、六千词汇的秘书、助理,能用英语
 同“老外”流利的交流,而一些有号称三、五万词汇量的、手持六级英语证书的硕士、博士
 ,学了十年、二十几年的英语,面对英语为母语的人,除了最简单的几句不痛不痒的所谓的
 对话,有多少人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呢?更不用说用English而非Chinglish表达自己的思
 想了。
 
 Chinglish则是指: 用汉语文化、思维和习惯等去套用“英语文化”,其结果是所学到的
 、所谓的“流利的英语”仅限于和同胞交流,和“英语为母语的人士”交流时,双方因“文
 化差异”在语言表达上的体现,无法相互理解和沟通!
 
 不去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文化在交流、沟通运用上的体现,而只是套用本国的文化和习
 俗,往往是造成交流障碍的原因。其后果和损害,远远大于因为发音、语法和句子的缺陷而
 造成的损害。因为发音、语法和句子暂时不好,每个人都会表示理解,因为毕竟英语不是你
 的母语,可以慢慢提高。但因为“文化冲突”造成的人格、品行上的误解,甚至有可能起到
 和你要达到的目的相反的结果,毁掉了宝贵的发展机会!在一个人有限的生命里,如果考虑
 到年龄、职业发展轨迹、客观环境和条件等因素,人生真正的属于你的机会只有二、三次而
 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