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金融余震不断,花旗股价甚至一度跌破一美元,这是否让国内金融机构萌生出海并购的强烈冲动?答案稍显不够刺激,却也正体现出国内企业当前的谨慎。
《华夏时报》获得的经济学人智库受普华永道委托完成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包括中国在内的215名亚太金融服务业高级行政人员中,只有36%的受访者认为并购活动的外在动力是当前环境所提供的机遇,更多受访者(43%)认为,并购动力主要还是来自内资企业日趋激烈的竞争。
相较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中国内地的受访者相对乐观,他们透露很有可能在未来一年内进行并购活动。但在海外环境尚不明朗、企业估值波动剧烈的情况下,展开并购会否带来较以往更多的风险?有无办法降低风险?
矛盾中推进
并购市场资讯公司(Mergermarket)上周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的并购交易在数量和金额上几乎都遭遇“腰斩”,总共宣布的287宗并购交易总金额为545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56%和40%。
相比其他地区而言,中国企业表现抢眼。一季度十大并购交易中,前3名均被中国企业占据,分别是中国铝业收购力拓、厚朴基金购买苏格兰皇家银行减持的中国银行4.26%股份,以及中国五矿集团收购OZ Minerals。
在普华永道中国及香港企业并购部合伙人卢玉彪看来,中国企业在并购交易中变得更为活跃,可能是近几年较少涉足境外并购,因而即使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仍拥有相对稳健的财政实力。
他向《华夏时报》指出,亚太区其他一些企业更为谨慎,归因于其所在国家的市场问题,此外,近期的汇率波动也令投资海外的成本相对变得更高。
让记者注意的是,相比大型中国企业陆续展开的出海行动而言,民营企业对于此次海外金融危机创造的并购机会显得更为小心。
国际会计师组织——均富会计师行向记者提供的最新调查显示,面对目前动荡不安的市场环境,中国私营企业的收购态度趋于谨慎。
香港均富会计师行财务专项咨询服务部合伙人黄李凤英透露,去年中国企业对进行收购合并交易反应热烈,但今年却因经济环境改变,很多企业改变计划,导致寻找收购对象的企业比率由此前的67%下跌至41%。
监管收紧还是放松?
值得关注的是,从普华永道的调查看,亚太区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受访者都认为,并购交易的监管会进一步收紧。
普华永道中国大陆区金融服务主管合伙人容显文向《华夏时报》指出,造成这种想法的一大原因是,欧美等国家初步达成进一步提高并购交易监管门槛的意向,这使得其他地区企业普遍认为,当地的监管政策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有意思的是,从近期中国国内的政策动向看,并购、收购方向的监管反而有松动之意。佐证松动的最近一项变化是,商务部3月中旬发布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下放境外投资管理权限,商务部仅保留少数重大的境外投资核准权限(包括中方投资额1亿美元及以上),其他交由地方政府部门审批。
从德勤西澳大利亚办公室主管合伙人Keith Jones的个人感受看,他们在为中国大型企业提供服务时,确实也极少见到中国国资委的身影。
Keith Jones所在的德勤西澳办公室,服务的三个主要中国客户和项目分别是中信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一个铁矿投资项目,项目总成本50亿澳元(约合226亿人民币);其次是鞍钢的一个大型收购项目和一个铁矿项目;第三个项目是中钢的铁矿投资项目。
Keith Jones向《华夏时报》透露,所有国有企业大的收购项目,背后应该都有国资委的支持和协调,但澳大利亚民众和被投资企业并不是经常见到国资委的影子。这或许意味着监管部门对于企业行为的监管相对宽松。
降低风险的两套招数
对于目前国内市场上多流行全球经济尚未完全见底,此时展开海外并购是否合适的疑问,卢玉彪认为,并购并不像买股票一样,说买就能买到,而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
“企业是否要进行并购,主要还是看并购是否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至于想选择最低点、用最便宜的价钱进行并购,这样的时机很难判断和捕捉得到。当你判断经济或并购价格见底时,价格反弹很快就会出现。”在卢玉彪看来,在当前全球市场依然很不稳定的环境下,企业估值、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会非常快、非常大,因此,进行并购的风险也非常大。
企业是否有办法能降低并购风险?卢玉彪向记者透露,有两种降低企业并购风险的方法可供参考。
其一是一定进行深入的尽职调查。很多企业以往对并购对象的尽职调查都看得很简单,但在目前并购风险较大、危机较多的背景下,如果仍不进行深入的尽职调查,会使得风险更大。
此外,在进行深入的尽职调查后,考虑到签约至正式交割往往需要半年或更长时间,其间很可能会产生新的风险,因此,收购或并购方可以设定价格保护机制,如半年后若被收购或被并购方出现某些情况,交割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将对收购或并购方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就海外金融企业普遍股价暴跌,当前价格极为便宜是否适合中国金融企业出海并购,卢玉彪认为,短期内中国金融企业可能更多的还是要考虑先从亚洲出发。
“首先文化差异小,而且亚洲企业受金融风暴冲击小,更重要的是,亚洲其他国家与中国原本就有很多贸易往来,国内金融企业到这些地区或国家通过收购、并购,组建一个贸易平台,产生的协同效应会很好。”
卢玉彪强调,从现实情况看,当前中国金融企业前往欧美并购大型金融企业,更多带来的是股权投资回报,对于提升国内金融业质量、管理水平,没有太大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