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托马斯.爱迪生(Thomas.Alva.Edisom)1847--1931 "对于电影的发展,我只是在技术上出了力,其它的都是别人的功劳,我希望大家不要只拿电影来赚钱,也要为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贡献"----他说. 是的,是他,把人类带入了电光时代,让电影走出了实验室,为电影铺就了起飞的踏板. 有人问他"什么叫生活?"他回答:"工作.发现大自然的秘密,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爱迪生发明的活动电影摄像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1 21:28:53编辑过]
NO.2乔治.伊士曼(Georg.Eastman)1854-1932 如果没有他的发明创造,电影的诞生显然是一个未知数。 他是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作为胶卷帝国的缔造者,多数人熟知的是他的著名的管理艺术。其实他对电影的贡献是巨大的。1889年,伊士曼发明了新型感光胶片,为电影的诞生创造了十分有力的条件。时至今日,柯达公司对电影的贡献依旧没有停止,1985年,公司正式宣布参加视频的市场竞争,从而于电子视觉艺术的关系越来越近。
NO.3 卢米埃尔兄弟(Auguste Lumiere/Louis Lumiere)1862-?/1864-1948 "卢米埃尔兄弟把摄影机直接架到了阳光下的巴黎,让人们看到塞纳河的水在银幕中流动起来,风吹动了树叶." 他们的父亲安东尼.卢米埃尔是经营照相馆的,从小就教他们摄影技术,后来还送他们去"马帝尼埃工商学院"学习管理.对静态摄影的关注研究,为动态摄影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对商业管理的谙熟确保家族生意兴隆.研究放映影像的新机器在当时还是一项费而不惠的事业.没有对风雅之物非功利的爱好和巨大的资金投入,电影的诞生是难以想象的. 1895年12月28日,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电影诞生日.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卢米埃尔兄弟进行了第一次售票公演.放映的片子有《工厂的大门》,《拆墙》,《婴儿的午餐》,《火车到站》。
NO.4 乔治.梅里爱(George Melies)1861--1938 他影响和推动了电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第一个把电影引向戏剧的人。他认为电影是一种魔术,只有发挥电影的影像魔术魅力,电影才会更有意思,才会吸引更多的人观看。 他是巴黎一家上演戏剧和魔术的剧院的老板。1897年,他受一本美国出版的〈魔术〉一书的启发,摒弃了实地拍摄外景片和记录自然片,研究起了“排练片”和“变形片”。显然,排练片就是电影戏剧化的努力,变形片则是科幻片的前身。他拍摄的〈月球旅行记〉至今还是每个研究电影的人的必读课。他认为电影的疆域是十分广阔的,凡想象力可达及之处,都是电影可以表现的地方。这种理念现今已被证明是多么的准确~。 乔治.梅里爱就是电影魔术师~,他把我们的美梦都拍摄出来,带我们进入幻觉的世界.他对电影的影响是巨大的.
NO.5 唐狄拉吉.戈温特.巴尔吉(Dhundiraj Govind Phalke)1870—1944 印度电影之父。 巴尔吉出生在婆罗门书香门第,从小喜欢艺术。1911年,他看了一部经过染色的影片《基督传》,于是萌发了建立印度电影工业的雄心。1912年,他导演了第一部片子《一棵幼苗茁壮成长》,那一年他42岁。他把这部短片的所有收入投资拍摄了《哈里什昌德拉国王》,沿用西方神话故事片的拍摄手法,讲述印度的历史传说,受到了观众热烈欢迎。1914年,他拍摄了《迷人的巴斯马苏尔》和《萨达万和萨维特里》,取材于印度著名的神话《摩诃婆罗多》,获得了很高的票房。 巴尔吉是个通才,他先后建立了巴尔吉制片公司和印度斯坦影片公司,经常自己担任影片生产过程中各种工作,如制片人/编导/布景/服装设计/摄影/洗印/发行/宣传等。1917年,他还拍摄了一部《怎样拍摄电影》的短片,是很珍贵的电影资料。 巴尔吉对印度电影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他为印度电影的肉容和艺术表现形式都提供了具体的模式,这种模式依旧被今天的印度电影使用着。宝莱坞就是从以他名字命名的影城发展起来的。1971年,在他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印度为他发行了纪念邮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1 21:34:32编辑过]
NO.6 大卫.沃克.格里菲斯(David Wark Griffith)1875--1948 美国电影之父。人们习惯称他好莱坞之父;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格里菲斯22岁时在一家剧院担任喜剧演员,开始他的电影生涯。他曾经尝试当剧作家,但没有成功。1908年,他导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桃丽历险记》。此后的五年中,他一共导演了450部电影。这些影片的题材十分广泛,有喜剧/剧情/恐怖/西部片等,他进行了各方面有益的开创性的探索。推出了许多表演大师,如:道格拉斯.范朋克;玛丽.碧克馥等. 电影史学家认为,格里菲斯为电影成为艺术做了很多探索,真布景/闪回叙事/特写镜头/段落着色/拼接书面法/软聚焦/叠化法/渐隐法/圈入式圈出/入画式出画等都是从他开始运用的拍摄技巧.他让电影从戏剧的附庸变成了独立的影像艺术. 格里菲斯把摄像组搬到了西海岸,直接促成了好莱坞的形成.1915年他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这是一部谈及电影史无法绕开的经典之作。1916年,他投入巨资拍摄《党同伐异》,因票房惨败,而债台高筑。虽然后来的人们意识到这部片子的艺术价值,给了它很高的评价。 1919年,他和范朋克,卓别林等人组建了联美电影公司。1935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为他颁发了特别奖。1936年,开始隐居。1948年7月22日,他摔倒在隐居的一家旅馆的大厅,再也没有醒来。他的葬礼只有四个人来参加。好莱坞的巨头们都没有为他花一分钱,也没有树立关于他的纪念碑。
NO.7 罗伯特.维内(Robert Wiene)1880--1938 他以表现主义风格为后人留下了一部最有争议的作品《卡里加里博士》,片中舍扎尔棺材中的僵尸形象,为后世恐怖片创造了基本原型,卡里加里的形象,成了后来许多影片中科学怪人和专制暴君的前驱。这部影片被视为德国表现主义诞生的标志。20世纪初的德国文化中充满着一股表现主义的风潮,狂乱,骚动,不安,追求怪诞,扭曲,奇异成为各门类艺术的共同走向。维内把所有这些因素都综合在这部影片中,充分发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战败国颓唐,凄厉,诡异的思潮风气。有人甚至把这部影片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日后的希特勒法西斯政治联系起来研究。
NO.8 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Flaherty)1884--1951 纪录片之父。他说,所有的艺术都是探险行为,所艺术家的工作最终都在于发现。换句话说就是把隐藏的真实清淅地呈现出来。他的性格天真率直,富有旺盛的好奇心,好象从来不曾长大,永远生活在少年时代。在他眼里一切事物都值得赞叹,他的口头禅是“真棒!”。他一生遵循的信条是”谦虚对待研究对象,信赖自己手中工具。“ 弗拉哈迪一直从事探险活动,电影是他探险生涯中的偶然产物。他第三次远征位于北极圈的哈德逊湾时,已经40岁,他的上司对他说:“带上最新流行的玩意儿--电影摄影机吧”。从此,他开始用摄影机记录他眼中的世界,他通过镜头和世界产生敏感的共鸣,他让观众和他一起凭借这种深刻的共鸣,与片中的人们进行着“神秘的参与”。他所有的片中都是由爱而生。他的作品《北方的纳努克》,法国评论家们甚至认为可以和希腊的戏剧相提并论。
NO.9 路易斯.梅耶(Louis B.Mayer)1885--1957 梅耶出生于俄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很小就被他的父母带到了美国,家里靠收购废旧金属生活。10岁时,老师问他:“如果给你1000美元,你会用来做什么?”他没有犹豫地回答:做生意。 1907年,这个从小就表现出经商才能的人,从借债开始租了家剧院经营,直到建立他的帝国——“米高梅”。他执掌这个好莱坞最大的制片公司长达30年之久。20世纪三四十年代,梅耶可以说是好莱坞最有权势的制片人之一,他说过的话中最著名的这么两句话。1,我愿双膝跪地,亲吻有才能的人走过的地面。2,我造就了你,我也可以毁了你。 在梅耶领导其间,米高梅推出的巨星有:盖博,嘉宝,屈赛,泰勒,克劳馥等。 1927年,在梅耶的提议下,美国成立了人类第一个电影学术机构: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奥斯卡奖就是由这个学院颁发的,所以人们都称梅耶为奥斯卡之父。
NO.10 弗里德里希.威廉.茂瑙(Friedrich Wilelm Murnau)1888--1931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大师。有人称被缚多年的摄影机是从他的《最卑贱的人》中得到真正的解放。当然,他最著名的片子可能要算《诺斯费拉图》了,这是电影史上十大经典恐怖片之一。有人甚至怀疑如此逼真的电影是“半纪录式”拍成的,而被扮演诺斯费拉图的演员马克斯.施莱克也被认为可能是真的僵尸,诺斯费拉图成为后世无数惊悚题材的蓝本. 茂瑙曾在海德堡学习哲学,音乐和艺术史,1919年开始他的执导生涯.1921年前后,德国在战败的颓废中发疯,这时表现主义的作品仿佛是一面哈哈镜,从中映照出德国变形的现实世界,人们在茂瑙的片中看到幻想,神秘,惊恐,就象看到自己可怕的生活场景.难能可贵的是,茂瑙在他的片中还写了纯美的爱情,塑造了许多纯洁,正直,勇敢,清白的形象,两种对比的力量使他的作品达到了深远的苍茫之境.
NO.11 查尔斯.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1977 卓别林对本世纪电影的贡献不可估量。他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许多人都以为卓别林是美国人吧?其实他出生在英国伦墩的一个演艺世家。5岁的时候,他登上舞台代替母亲献艺,获得了好评。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紧接着失业。他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打杂为生,这是后来他在电影中扮演令人同情的角色的生活基础。 1913年,他在美国演出,和一家制片公司签定了演出合同,开始在美国发展,从此也开始了长达60多年的电影生涯。1914年,他自己塑造了一个头戴礼帽,手拿文明棍的流浪汉夏洛尔的形象,这个形象是近一百年以来电影史上最让人难忘的形象之一。 卓别林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演员,他同时也是导演,制片人,剧作家,作曲家,他知名的影片有:《流浪汉》《马戏团》《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一个国王在纽约》《香港女伯爵》。 1962年,牛津大学授予他荣誉学位。1975年,英女王授予他爵士封号,并说“你所有的影片我都看过,它们太好了。”1977年,他在瑞士自己的家中去世。
NO.12 弗里茨.朗格(Fritz Lang)1890--1976 德国默片时代的电影大师。他出生于维也纳,死于格杉机。曾经立志要当画家,学的是建筑和美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并在战争中负伤,退役后,为了谋生进入一家制片公司工作。 1919年,他自编自导了他的第一部影片《混血儿》。1920年,他推出《蜘蛛》,编剧是他的妻子,获得了成功。1924年,他拍摄了《尼伯龙根之歌》,这是德国的民间史诗,获得了欧洲广泛的好评。接着,他凭借《大都会》确定了自己在德国电影史上牢固的地位。1932年,他拍摄了《马布斯博士的遗嘱》,惹怒了纳粹,被迫远离德国到了法国。在法国流亡期间,他继续拍片,但没有什么新的突破。
NO.13 恩斯特.刘别谦(Ernst Lubitsch)1892--1947 刘别谦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大师,一生共拍摄了近50部电影。美国国会图书馆电影收藏处(一个以收藏在文化,历史或美学上有重要意义为宗旨的影片收藏处)共收藏了他的四部电影。分别是:《天堂里的烦恼》《妮诺契卡》《生或者死》《小店鸳鸯》。听听他同时代的大师级导演们是如何评价他的吧。希区柯克说他是一个纯粹为电影而生的人;卓别林说他能以高雅的方式表达性的优美和幽默;奥逊.威尔斯说他是一个巨人,他的才能和独创性令人惊叹。 他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1947年还获得奥斯卡特别奖。对电影,刘别谦做出了他杰出的贡献。
NO.14 让.雷诺阿(Jean Renoir)1894-1979 他是狂乱的资本社会里的天真汉,他以孩童般的目光发现了人们心照不宣的游戏规则,他说:电影是我们时代的王者。 让.雷诺阿是印象派画家奥古斯都.雷诺阿的次子,1894年生于巴黎,他和他父亲一样喜欢明亮的色彩,这种感受在他的电影里得以呈现.他执导的第一部片子《水的女儿》,继承了父亲印象派的光影原则,是一部先锋实验佳作。 事实上,我个人偏爱让.雷诺阿~我想专门列张帖讲述他~他著名的片子有:《娜娜》《卖火柴的小女孩》《堕胎》《娼妇》《游戏规则》《朗吉先生的罪名》《大幻灭》《衣冠禽兽》《马赛曲》《法国康康舞》《女仆日记》《被捉住的军士》等 他影响了法国一大批新浪潮导演,象特吕弗,戈达尔等人甚至会毫无缘由地在自己的片中插入他的电影片断,以表示对这位老者的尊敬。 雷阿诺在他的自传中谦逊地说:”我们今天之所以是我们,并不取决于我们自己,而取决于我们成长过程中周围的种种因素,使我成为今天的我的环境是电影,我是一个电影公民。“ 1979年2月12日,他因病逝世,法国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
NO.15 约翰.福特(John Ford)1895--1973 爱尔兰裔的约翰.福特是美国西部片大师,他本人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曾四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在二战结束的时候,还是一个以少将军衔退役的电影人. 18岁开始他的电影生涯,曾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当过演员,29岁时执导了《铁骑》,这是早期西部片的代表作。1939年,他拍摄了《关山飞度》,取材于莫伯桑的著名小说《羊脂球》,只是把背景移到了美国西部蛮荒之中。这是西部片划时代的经典之作。他其他的代表作还有《青山翠谷》《我亲爱的克莱门丁》《怒花之火》《沉静的人》《搜索者》《七个女人》,每一部都值得典藏。 这是一位不断超越自己总能让观众惊叹的电影大师。
NO.16 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1896--1954 纪录片大师。电影眼睛派领头人。他说:我是电影眼睛,我的这条路,引向对世界的新鲜感受。我以新的方法来阐述一个你所不知道的世界。他给电影眼睛下的定义是:电影眼睛=电影视觉(我通过摄像机看)+电影写作(我用摄像机在电影胶片上书写)+电影组织(我剪辑)。
NO18. 谢尔盖.米哈依洛维奇.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1898--1948 现代电影之父,蒙太奇理论的奠基人和实践者。 他原本在圣彼得堡土木工程学院学习,后来转入美术学校。当苏维埃社会主义革命浪潮涌来时,激情澎湃的爱森斯坦放弃了学业,参加红军。在部队其间,致力于文艺活动。后来被派到剧团工作,不久成为导演。 1924年,他在《罢工》中第一次使用蒙太奇的手法来阐述他的故事。1925年,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为了庆祝十月革命胜利20周年,指派爱森斯坦拍摄纪念性影片〈1905〉----------这就是电影史上的〈战舰波将金号〉,这部影片里的“波德萨阶梯”(沙皇军队血腥屠杀的高潮),爱森斯坦充分发挥了蒙太奇的强烈叙事功能,让人无比震憾。 爱森斯坦因心脏病发作死在案桌上时才50岁。他是一位值得怀念的电影大师。
NO.20 沟口健二(Mizoguchi Kenji)1898--1956 沟口健二小学毕业后就开始工作了,但后来曾专门学习过绘画,日本绘画特有的民族风格影响着沟口后来的影像构成,人们都形容他的作品就象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纸帖屏风,窗格历历,古风盈盈。 因为对日本女性的同情和关注,沟口得了“日本女性导演”的称号。在现实生活中,他和女性的关系也很紧密,他和艺妓百合子的情感风波曾在日本引起轰动。 他一生共拍了100多部的电影,在他的影片中几乎没有特写镜头,他总是让镜头和被摄体保持相当的距离,好象生怕惊动了故事里的人物,看他的影片会不自觉得感到人生的凄清和苍凉。他的代表作有《浪华悲歌》《青楼姐妹》《元禄忠臣藏》《西鹤一代女》《雨月物语》《山椒大夫》《近松物语》《杨贵妃》(根据我们的白居易的长恨歌改编的~)《曲马团的女王》等。 1956年,沟口健二卒于京都,许久以后,人们才发现他对世界的意义,现在许多导演都坦然承认沟口对他们的影响,戈尔达甚至称他的电影是“完美的电影”。
NO.21 阿尔费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k)1899--1980 1979年8月13号,希区柯克80岁生日的宴会上,朋友们都围着坐在轮椅上的他唱起生日快乐的歌,他突然站了起来,说:“这个时候我最想要的是一个包装精美的恐怖。”呵,其实,他就是生产包装精美的恐怖的大师,几乎每部影片都让我着迷~《群鸟》《蝴蝶梦》《美人计》《后窗》《夺魂索》《眩晕》《西北偏北》《精神病人》《深闰疑云》《电话谋杀案》等等~在所有的影片中,他总是让我们在最后一分钟才能松一口气。他说,我终生都对悬疑作品有着浓厚兴趣,这是一种特殊的虔诚和痴迷。 希区柯克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在浓雾笼罩的伦敦度过的,那种阴冷潮湿的感觉一定深入他的骨髓了。他出生在英国老派家庭,家教非常严谨,这种压抑和沉闷的环境使小时候的希区克柯非常内向,很害羞,不合群。他曾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他对黑暗特别敏感,十分害怕楼梯,好象总觉得楼梯拐弯处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等着。待到中学时代,他开始变得开朗,但依旧喜欢独处他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地图/列车时刻表/旅行手册,总感觉有遥远的生活在召唤他。 他从小就害怕父母,老师,警察,这些权势和规则的代表让他陷身于一种惴惴不安的境地,以至于有人说他一生实际上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监狱里,他是借电影在描绘他自己的内心恐惧。我认为,他描绘的是我们人类共有的有时潜伏着的不安和人性弱点. 特别想提的是,他喜欢金发女郎~在他影片中的女主角都美的惊人,每个都可算极品女人~他对英格丽.褒曼怀有柏拉图式的情感~,尽管如此,他对他的妻子始终忠诚,共同生活了54年. 另外,希区柯克会在自己的影片中一闪而过留下自己的身影,他的影迷们到现在还在找这些境头~ 他一生共拍了50多部影片,1979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的对电影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电影界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NO.23 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1901--1966 不是没有经历过苦难,只是将它们看作是生活道路上顽皮的石子;不是没有遭遇过背叛,只是把它们当成认清世事的镜子;不是没有承受过失败,而那是重新开始的机会--------这就是沃尔特.迪斯尼及他的动画片和迪斯尼乐园给我们的力量. 迪斯尼的童年在农场度过,小时候他最好的朋友是小猪波克.自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家境出了问题,农场被卖了,一家搬到城里,父亲为报社搞发行,迪斯尼则做了报童.父亲开始酗酒,暴躁,骂人,三哥罗伊离家出走,他和妹妹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天天长大. 15岁时,他接受画院老师的指导,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战争开始了,17岁的他参了军,中断自己想成为画家的梦想.在战场上他靠捡德军的钢盔卖发了一笔小财.1922年,他创办了动画片制作公司.但公司的推销员携款逃跑使迪斯尼不得不宣告破产.在三哥罗伊的帮助下,他又创办了迪斯尼公司,创作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系列动画剧,受到了好评。从此慢慢地发展开来。〈幸运兔子奥斯华〉〈米老鼠和唐老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花儿与树〉〈三只小猪〉〈木偶奇遇记〉〈小虎班比〉,,,,等等。他是获奥斯卡奖最多的个人:总共获奖26次。 1966年,他病逝,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晚间新闻的颂词上说:“迪斯尼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为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欢乐,......他在医治安慰人类心灵上的贡献,也许比世界上任何一位心理医生都要大.'
NO.25 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1901--1960 在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影坛,这个名字是地位的象征。当时的美国流行这样一句话:“你以为你是谁,克拉克.盖博吗?"呵,确实是一个非常富有魅力的男人,虽然是做一张严肃的帖,我还是忍不住地说,他曾让我非常着迷~~属于他的关健词:稳重,成熟,幽默,性感,不羁,迷人. 他少年时代饱尝艰辛,14岁就离开学校,打过许多短工,20岁开始跟着巡回剧团到处演出。1924年,在刘别谦的《禁天》中扮演临时演员,但已透露出表演的天分。 由于是农民的儿子,他全身上下都是乡土味,还得感谢他前后两位妻子对他的包装及影响,最终促他成为一代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他第一个妻子是话剧演员,在演戏的技巧,声调,形体设计上对他进行改造,使他发挥出深沉性感的迷人气质。他的第二任妻子比他大十七岁,是纽约的一个社会名流,教会他如何在衣着礼仪及社交谈吐上修练自己,调教得极富男性魅力。 1931年,他被聘为正式演员,次年就被评为好莱坞十大卖座电影明星。1934年,主演《一夜风流》,成为奥斯卡影帝。1935年,他主演的《叛舰碟血记》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1937年,他以绝对的票数当选了“好莱坞电影皇帝”。1939年,他主演了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影片《飘》,这部电影在亚特兰大首映时,该市的人口当晚由30万增至100万,人们为了一睹他的丰采,涌入这座城市,并高喊“我爱盖博!” 这部不朽的名作因盖博而增彩,盖博也因为这部影片而更加耀眼,虽然在梅耶的操纵下,他最终没有获得最佳男主角。 他的生活放荡不羁,但和卡洛.隆巴德结婚后,一改往日的风流,但是,1942年1月,他的妻子却因飞机失事而死亡,这对盖博的打击相当的大.1942年8月,为了实现亡妻生前的愿望,他参军当了飞行员.1944年以空军少校的身份退役.1960年,他和玛丽莲.梦露合演《野马与女人》时,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他的第五任妻子按照他的遗嘱把他埋葬在卡洛.隆巴德墓边. 他是一位虽已逝世四十多年,但依旧为亿万影迷倾倒和怀念的巨星.
NO.28 小津安二郎(Ozu Yasujiro)1903--1963 他说,电影不过是披着草包,站在桥下拉客的妓女。其实,小津一直带着一种极度自尊和克制的悲观情绪在做电影。电影是他滔滔人生江水岸边的一棵静树。 小津一生共拍了54部电影,他以“顽固的自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影片的唯一题材就是家庭生活,他坚信饮食男女生活有值得他探究一生的宝藏。表面来看,他的作品似乎大同小异,甚至人物名字叫周吉的影片就有六部~有人问他为什么只拍同类题材的影片,他说:我是豆腐匠,只会做豆腐,至多做做炸豆腐,我可做不来炸牛排。而且他极度简洁所有的形式,集中到电影语言最基本的元素(一个主体,没有境头移动) 他的代表作《秋光好》《秋刀鱼的味道》《东京暮色》《麦秋》《东京物语》《晚春》等,在所有的作品中,他都坚持让生活自身呈现,淡淡地散出日常生活的芳香,也有宗教般的庄严宽广,也不乏诗的幽伤。 他终身未娶,拍片之余,事母为职,平时好酒。身后墓碑上只刻一个字:无。但现在电影界发出了寻找小津的口号,大家终于发现他是一位天才大师。
NO.29 蔡楚生(Cai Chusheng)1906--1968 著名电影大师蔡楚生先生的《渔光曲》是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47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被视为战后中国电影发展的里程碑。 他以富有东方情味的电影语言,用影像记录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事情,他一生共参与拍摄近30部作品,借电影这门奢华的艺术发出苦难的底层人民的心声。
NO.31 劳伦斯.奥立弗.(Laurence Oliver)1907——1989 1946年奥斯卡特别奖获得者。1970年,英女王册封他为勋爵,同年,他又成为英国上议院的(戏剧界的第一位)终身议员.有人总结他一生的成就时说:"奥立弗,你就是英国." 恐怕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他在《蝴蝶梦》中扮演的德文特吧?但真正令他在好莱坞名声大噪的是他把英国的莎士比亚搬到了美国,一部由他导演主演并兼制片的《王子复仇记》捧走了奥斯卡四项大奖,世界影坛又增加了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哈姆雷特.他不停地把英国经典搬上好莱坞银幕,《呼啸山庄》《亨利五世》《查理三世》,他是一位十分少见的全才型巨星,在戏剧舞台和电影界活跃了整整60年,他塑造的一些形象现在都成为表演的典范。 他一生共结三次婚,其中不能不提到的是和费雯丽的这一次~他们在合作《英伦之战》时陷入爱河,恩恩怨怨了二十年~ 美国总统里根在看了奥立弗76岁时抱病主演的电视剧<李尔王>后说:"从今以后,我认为我将不能再自称为一名演员."1988年,奥立弗在<战争安魂曲>中扮演了最后一个角色,是他一生中扮演的第122个角色. 关于他可以说的很多,大家有时间找他的片子来看吧
NO.32 大卫.里恩(1908——) 英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是电影历史上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他钟情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擅长制作宏大的场面,使电影成为书写人类史诗的恢弘载体. 他出生于苏格兰,1928年从影,早期以拍摄文学戏剧电影著称.1942年导演的浪漫抒情之作《相见恨晚》获戛纳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1946-1948年,他将钬更斯的《孤星血泪》和《雾都孤儿》搬上银幕,充满浓郁的英国民族特色。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他的风格突然改变,专拍跨洋电影(即兼顾大西洋两岸英美观众口味),1957年的《桂河桥》就是电影史上绕不过去的经典之作,他把这部影片拍得让人回肠荡气。因此得到了他的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奖。1962年,他因为历史巨片《阿拉伯的劳伦斯》得到他第二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奖,1965年他的《日瓦弋医生》代表了他的最高成就。1984年,他执导了《印度之行》。 他是英国电影界的泰斗,在银幕上虽只留下16部力作,却获56次奥斯卡提名,27座金像环绕身旁。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的金字塔顶熠熠闪光,而且在商业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NO.33 伊利亚.卡赞(Elia Kazan)1909——2003 卡赞出生于伊斯坦布尔,父亲是希腊商人,4岁移民至美国。曾就读威廉斯学院,后于耶鲁大学戏剧系学习表演。三十年代开始在百老汇以出色的表演征服观众,同时导演了多部舞台剧,其中著名的有《欲望号街车》《热铁皮屋顶的猫》《九死一生》《JB》,以及为他赢得戏剧托尼奖的《推销员之死》。 他在大银幕上同样取得了耀眼的成功,《君子协定》《码头风云》为他赢得了两座奥斯卡最佳导演奖,1951年,他导演的《欲望号街车》被美国电影审查机构审会正准备删剪时,纽约大主教甚至抵制在教区中上映,卡赞起身坚决地反对,最终导致美国电影审查制度的崩溃和瓦解。 他创办的演员讲习所培养了一大批巨星,其中有马龙.白兰度,詹姆斯.迪恩,华伦.贝提等.但50年代麦卡锡时期,他涉及好莱坞政治"黑名单"事件,作为告密者之一,令许多自由派导演,编剧流亡海外,其中包括查理.卓别林和奥森.威尔斯. 50岁以后,他开始自己写剧本,并写了6部小说,其中不乏畅销之作.1988年,他出版了自传《伊利亚.卡赞---一生》,书的页码近500张,他的一生确实有很多事需要长书~他提及了很多往事,包括和玛丽莲.梦露的一段。 1999年,他获得了第七十一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惹来不少非议,上台领奖时,台下甚至有嘘声,但更多的人还是为这位天才导演报以热情的掌声. 他是美国杰出的伟大的导演之一.
NO.35 费雯丽(Vivien Leigh)1911——1967 “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1939年,费雯丽以《乱世佳人》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时,评委们如此鉴定她。 1911年,费雯丽出生在印度.9岁时被送往英国圣心修女院就读.在修女院中,她着迷于音乐和戏剧,并学习了芭蕾.19岁时于伦敦皇家戏剧学院注册后等待开学期间遇到了31岁的律师荷曼,两人结婚后,返回戏剧学院学习表演.后因怀孕不得不中止.生下女儿后,热衷于各种社交.因社交圈子中有不少模特,费雯丽也把握了一次机会,于《渐有起色》中扮演了一个小角色。直到和英国影坛大享亚历山大.柯达签约并扮演舞台剧《绿窗》后,她才真正走入人们的视线。 这时候,她认识了当时已很有声望的劳伦斯.奥立弗。两人于合作<英格兰大火>时坠入爱河,1937年,合作《王子复仇记》时,发现彼此再不能分开。 1940年,费雯丽主演了<魂断蓝桥>,她本人非常喜欢这部片子,曾希望在自己的葬礼上能演奏片中的插曲.同年8月,费雯丽和奥立弗在开满玫瑰花的露台上结了婚.接着两人出演了一部成功的影片《汉密尔顿夫人》。但是,费雯丽健康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甚至出现歇斯底里的状况。1950年,她凭《欲望号街车》得到了第二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和现实中费雯丽一样敏感,自怜,与神经质,饰演这样的角色似乎绷断了她心中的最后一根理智链条。她的病全面爆发了。她与奥立弗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狂郁型精神病,至爱人的别去,肺结核的复发,这一切压倒了她。她开始酗酒。直到1967年7月7日,于卧室中长睡不醒。 这猫样的女人就这样游走在她似真似幻的人生中,却从来没走出过我们的心中。 (她的代表作还有:《凯撒与克雷欧帕特拉》《安娜。卡列尼娜》《愚人船》《罗马之春》等)
NO.36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1912—— “每一个影像背后,还有更忠于现实者,而在那映象之后,还有另一个,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直到那绝对的无人可见的,迷一般的终级现实。” ——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早年倾心于造型美术,后来迷恋过戏剧,拍摄过精神病院的纪录片,担任过罗马权威电影杂志的编辑,从写影评,剧本到亲执导筒,一开始就成为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的先驱。1960年的《奇遇》以新颖独特的风格和极富现代感的思想内涵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这部片子连同1961年的《夜》及1962的《蚀》是电影史上有名的“人类情感三部曲”。1964年,他导演了《红色沙漠》,权威《电影笔记》认为这才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片,其中的“红”是如此炫烂丰盛,带着如此缠绵令人心神不安的美。1966年,他拍摄了《放大》,以另一种形式触及了佛教中的色与空的哲学博士1972年,他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来到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国拍摄纪录片《中国》。他说这是一部不带教育意图的政治片,我是一个观众,是一个带着摄影机的旅行者。但是,这种视角触怒了当时的中国,中国开始批判安东尼奥,甚至还把他的名字编入儿歌“:红小兵,志气高/要把社会主义建设好.....听党指示跟党跑,气死安东尼奥尼,五洲四海红旗飘."这真是现代社会荒诞的"奇遇"~ 1985年,他因中风而几乎失声,83岁时在文德斯的协助下完成了他最后一部片子<云之上> 无论是哲学问题的深度挖掘还是影像精美严谨的构成,安东尼奥确是一代大师.
NO.37 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1915——1985 威尔斯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是企业家,母亲是钢琴家,他在少年时代就大量地阅读经典文学,10岁时,因绘画方面的天才表现,被视为神童。16岁开始,做为演员在百老汇戏剧舞台上亮相。他的表演受到评论家的肯定。22岁时,组建了自己的剧团。雷电华影业公司的老板看中他的才华,邀他拍电影。他花了两年的时间研究电影。 1941年,电影史上不朽的作品《公民凯恩》诞生了。这部由威尔斯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一部几乎所有的排行榜都选为第一的电影。(美国电影学院评选的美国电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百部电影排名第一;2002年英国导演与影评人的民意调查中排名第一;美国图书馆针对美国编剧协会会员进行的“20世纪最佳剧本”问卷调查结果,它还是第一。“)当时的报业大王赫斯特认为威尔斯是在影射他,要出钱买下销毁,幸运的是雷电华公司坚持上映,从而成就了一代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威尔斯当时正陷入与美国的'爱情女神"丽塔.海华斯恋爱风波中,赫斯特利用自己的媒体对威尔斯进行了无情的攻击和批叛,面对情感及好莱坞权势人物的压力,他依旧于是1942年拍摄了另一部杰作:《安倍逊大叔》。 二战爆发以后,他继续活跃在美国影坛上,在《简爱》《春闺泪痕》中扮演角色,参与《麦克白》《奥赛罗》的编剧和制作。1949年,他到了欧洲,于那里拍摄了《理查二世》和《亨利四世》 1975年,美国电影艺术学院授予他终身成就奖。
NO.38 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1915——1982 "她是位杰出的演员.她高贵典雅的气质令人难忘." 英格丽.褒曼于1915年8月29日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父母.高中毕业后进入斯德哥尔摩皇家戏剧学院学习表演.19岁时开始登上银幕.1939年,接受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大卫.赛茨尼克的邀请,带着丈夫和女儿,来到了美国,在好莱坞拍的第一部影片<插曲>即获得好评. 出演《卡萨布兰卡》使她成为最令人难忘的演员,在这部影片中,英格丽.褒曼扮演了一个在丈夫和情人之间踯躅的感情十分浓烈真实的女人.随着盟军的胜利,这部电影成为传奇~英格丽.褒曼也因此成为美国人心目中完美的偶像. 1944年,她因《郎心似铁》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948年,她出演的《圣女贞德》曾被评为十部不朽的影片。 就在她演艺事业处在高峰的时候,她的感情世界却出现了变故.她陷入了和意大利导演罗西里尼的疯狂的爱情之中.为了这场爱情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美国所有的制片厂都不再启用她,甚至禁演她所有的影片,教会还焚烧她的照片.可她从来没有后悔过,虽然在此后的七年中,她于罗西里尼的影片中扮演的各种角色都不成功.(我觉得她很坚强) 1955年,经朋友的牵线,她又回到美国主演了《安娜斯塔西亚》,观众们终于原谅了她,她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1957年,她和另觅新欢的罗西里尼分道扬镳。1974年,她参演《东方快车谋杀案》,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1982年8月29日,因病逝世。 她的出生和逝世在同一天,所以人们相信她是上帝派来的美丽女神,在完成使命后,被上帝收回了。
今天累了不贴了改天了
欢迎光临 ACCA论坛 (http://bbs.accaspace.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