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统计工作是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其触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对党政决策和国计民生都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当前,随着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日益激化的市场竞争,作为信息资源主体的统计数据获得了市场的依赖和需求以及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统计工作领域得到不断拓展,成为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借助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和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人们定量甚至于定性的分析这一事物,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是因为如此,统计信息越来越多地与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如情报信息、商品信息和舆情信息等;而诸如此类信息,如果能用统计数据显示或把统计数据作为其依据,则可利用程度和信息化程度就会大大提高。二是综合性,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存在普遍联系。从整体上看统计信息包括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人们不仅可以利用统计信息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利用统计信息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从中既可以横向对比,也可以总结历史和预测未来。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统计工作制度,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再加上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那么,对企业而言,统计工作将具备以下作用:
统计指标按所说明的总体现象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而质量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性。在数量指标方面,可以包括企业的产品数量、员工数量、资产和工资总额等凡是可以进行量化的诸多方面,可用来反映企业的规模,如生产规模、人员规模和资产规模等,还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和增长情况,人、财、物的投入及盈亏增长或下降的情况;在质量指标方面,则主要可以包括企业的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平均工资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可用来反映企业的效益和效率,投入和产出成果;还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人员结构等。
统计指标中的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段时期内的动态,时点指标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刻状态上的现状,时期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状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产品销售和企业盈亏等方面的情况,通过时期指标还可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时点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企业的人员规模、产品库存量、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情况。
统计工作不仅可以反映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而且还可以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许多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及信息反馈情况;二是与本企业有合资、联营或者协作、配套关系的企业相关情况;三是与本企业生产同类新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竞争对手的企业情况;四是本企业产品或服务已经占领或将要开拓的市场的各种信息;五是对本企业经营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信息。
二、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从生产队组起,就建立了规范的逐日统计制度,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统计口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进行统计核算。在工业生产企业,以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和产品产量统计为核心;在商品流通企业,以商品购、销、存统计为核心。但近几年来,我们在统计调查研究和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中发现,一是企业统计工作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缩减现象严重,或统计人员身兼数职、工作繁重、调动频繁;二是企业统计工作不受重视,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主观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证;三是遗漏统计调查单位、统计调查项目填报不完全,统计数据完整性欠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发展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合伙企业和国外独资企业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呈现多样化,同时不断涌现出许多新兴企业。在这些新兴企业中,有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工作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机构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人员代为填报,报表时间和报表质量难以保证。由于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大大减弱;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领导重视,由此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三、针对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建议统计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转变和更新观念,实现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体系的转变。我们应重新审视企业现有的统计范围、对象、内容、制度、方法和服务方向,努力冲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过时的统计观念束缚,牢牢把握机遇,加快统计改革步伐。在转变和更新观念的基础上,统计工作要改革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调整、充实统计服务内容,改进统计服务方式,更好地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三种功能。
二是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好坏,决定着统计数据的质量。要进一步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对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统计制度、统计分析等制定出一套规范性的标准,使企业统计报表数出有据。特别有的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统计指标设置不完善,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要根据上级部门统计报表内容的要求和企业内部管理需要,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以及相配套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统计资料,切实加强统计基础工作。上级部门同时也要加大对企业统计报表报送质量的考核力度,从源头上狠抓统计数据的质量,建立工作协调、数据准确、办事高效的运行机制。
三是加强统计队伍人才建设。要搞好统计工作,一靠科技,二靠法制;归根结底靠人才。建立一支业务上过硬,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统计队伍是全面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为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就特别要加强基层单位统计人员的建设。每年除定期组织统计岗位上的人员参加上岗培训或参与以更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年检继续教育外,我们还要积极组织和鼓励统计人员参加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适时地组织统计业务技术技能大赛,通过“以考促学”,强化统计业务知识的培训,增强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业务素质,为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四是做到统计数据结果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完全脱钩,地方统计和国家统计有效整合。统计数据结果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完全脱钩,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人为因素就会大大减少,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自然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如果将统计数据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一个标准,那么不少地方领导干部恐怕就会想在统计数据上做文章,进而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这样经过地方层层上报上去的数据真实性究竟能有多少,恐怕就很难说。
五是加强统计分析工作,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统计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提供统计数字,而要更进一步通过统计分析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作出判断,敏锐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高统计分析的时效性、针对性、前瞻性,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各级领导决策服务,及时为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真正起到参谋助手作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