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黄种人不适合踢球?

黄、白、黑三大人种体能有差别

  世界杯不带中国队玩儿。

中国球迷很困惑: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为什么找不出11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是否从遗传等人种学角度,中国人根本就不适合踢足球?

  东亚黄种人的足球天赋的确差?

  《中国体育报》资深足球记者周继明认为,很多人发出“中国人适合踢足球吗”这样的疑问,准确说是不太严谨的。但是从赛场的表现上来看,确实给人留下中国人天生不适合踢足球的印象。周继明说:“需要看清的一个事实是,东亚黄种人踢足球的天赋的确比黑人和白人要差。众所周知,正常的足球比赛时间是90分钟,而据香港报纸报道,香港足球比赛时间曾经有一段是70分钟,这完全就是根据体能天赋而设置的。”

黑人,白人,黄人,谁的体能最差?

  周继明介绍说,欧美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结果。英国学者菲利普·拉什顿在1997年出版的一本名为《种族,演化及行为:生命历史的远景》的书里,详尽地论述了黑、白、黄三大人种在体力和智力天赋上不同的原因。

  他的研究表明,黑人的体力天赋最优秀,而黄种人在智力天赋的排列上是第一。这种天赋跟不同肤色妇女怀孕的长短有关。

黑人妇女的平均怀孕时间为39个星期,白人妇女是40个星期,而黄种人妇女是41个星期左右。拉什顿认为妇女怀孕的最后时间被认为是用来发育大脑的,所以出生最早的黑人婴儿头部相对较小,而髋窄,最晚出生的黄种人婴儿头大而导致髋宽,头小的结果是智商发达程度不高,而髋窄的结果是跑跳更有利。除了髋窄外,黑人体力好的另外两个原因是,首先黑人血液中的荷尔蒙含量,比白人和黄种人高出约3%———19%,这就相当于黑人运动员终身服用了兴奋剂,其次,黑人婴儿一出生9个小时脖子就立得住,他们坐、站、走、跑的时间和肌肉、骨骼发育的时间和发达程度,也都比白人和黄种人要早,而血液中荷尔蒙含量低,婴儿期坐、站、走、跑的时间晚、肌肉骨骼不发达组成了黄种人体力差的全部原因。

TOP

东亚人身体不如欧美人吗?

  体力天赋的差距在田径场上表现得明显。周继明说,足球最基本的要求是靠奔跑,但是从各项田径比赛中可以看出,黄种人明显不如黑人和白人,而且差距还非常大。尽管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110米栏比赛的奥运冠军,震惊全世界,但他的平跑速度很一般,因此刘翔的优势是技术,不足仍然是速度。

  另外在身体上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东亚黄种人的身高比较矮小,肌肉也不如白人和黑人发达,因此在力量上相对比较弱。周继明说:“1994年我赴美国现场采访世界杯时,当时德国对韩国的一场比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韩国队的禁区内,德国的克林斯曼可以非常从容地接球、转身,最后射门破网,而韩国的后卫只能跟在他的身后,根本不敢与其起‘正面冲突’。”

TOP

足球考验综合能力,中国人注定玩儿不转?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教研室主任熊开宇说,从生理学上讲,种族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例如国足的平均身高在1米83左右,作为前锋的郝海东的身高是1米80,但是欧美有些国家的球队后卫的身高都在1米9左右,如果中国有这样身高的人被选为篮球运动员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是身高并不是踢好足球的绝对因素,像马拉多纳在身高上不占绝对优势,但是仍然能够成为最优秀的球星。熊开宇说,在所有体育项目中,足球对人类的体能要求最为全面,需要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这五大要素的综合配合。虽然黑人拥有最好的运动天赋,但是也有平衡能力差的弱点,而且在足球比赛中的配合默契不足,这也是为什么非洲球队难以夺冠的原因之一。

  他说,中国足球运动员在速度和耐力方面,基本上接近国外球员的平均水平。例如郝海东属于速度型的球员,他的百米速度在11.5秒左右,而巴西罗纳尔多的百米速度在是10.5秒左右,速度上差距不是很大。

  熊开宇认为,中国足球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上,多年的“恐韩症”主要也是因为绝对实力还没有达到,这就要靠平时的训练。我国足球的风格始终也没有确定,总是根据主教练的调换而变化,这样给球员的发展上带来一定的影响。韩国人的团队精神比中国强,在场上敢冲赶拼,这一点也是中国球队所缺乏的。

TOP

名人博弈

  李承鹏驳斥"人种说"

  《足球报》记者李承鹏,跑足球新闻多年,文笔犀利,因为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说话鬼灵精怪,人称体育界的“男赵薇”。说到这届世界杯,李承鹏力推阿根廷队,定语是“虽然我知道这届他们肯定拿不到冠军!”

  任何人种都可以当球王,“人种说”很无聊

  关于中国人不适合踢足球的悲观论让李承鹏嗤之以鼻:“中国人是否适合踢足球,这个问题在20年前非常流行,很多人认为是和人种差别有关,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有人说黑人智商低,打高尔夫的泰戈·伍兹是黑人,而高尔夫是一个需要智慧的体育项目。从智商来判断中国人适合玩小球而不适合体力消耗大、对抗性强的足球,我认为是个很无聊的观点。有人说亚洲人速度差、体力差,热身赛日本人怎么还2比2平了德国队呢!况且,韩国、日本的人体素质未必比中国好,在足球人才选拔上,中国甚至更好些。球王贝利是黑人,马拉多纳是棕色人种,克鲁伊夫和普拉蒂尼都是不同国度的超级球星,为什么人家不同人种都可以成为球王?”

TOP

中国足球还缺乏风格定位

  如果从民族气质上来说中国人不太适合踢足球,李承鹏表示一定程度的认同。目前,很多传统强队已经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比如拉美球队普遍比较浪漫,注重技术展现;德国队强调整体,比较团结;巴西、意大利奔放;北欧挪威等国身材强壮,适合冲撞。即使在亚洲,一些球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不同的风格,比如日本效仿巴西,韩国在走德、荷结合的道路。日本队比较追逐浪漫,韩国队比较团结。然而,风格不是想形成就能成的。“中国队踢球比较散漫、不虚心,没有风格可言,这都体现了一种中国足球的气质”。

  顶级球队科学研究已经很细致

  从科学训练方面看,中国配套科学与国外顶级球队相比差距很大。“中国没有完善的赛后恢复体系,比如巴西队队员在赛后,他们的营养师都会专门指定他们吃牛身上某部位里脊肉,目的是有针对性锻炼和恢复他们身体某部分肌肉。国外科学的训练方式强调踢不同位置的球员要锻炼不同部位的肌肉,后卫侧向奔跑比较多,需要加强锻炼大腿两侧肌肉,前卫跨跑比较多,应该加强的又是另外部位肌肉训练。而目前的中国足球界营养、训练和康复学还很不完善,这完全不是人种问题”。

TOP

相关研究

  不用脑不思考足球反而踢得好

  德国的美因兹大学奥利弗·霍恩纳近日公布了他的最新发现。他认为,一些著名球星之所以球技过人是因为他们全凭直觉踢球,在比赛过程中并没有过多地思考。而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目前在世界足坛大红大紫的英格兰足球偶像韦恩·鲁尼。

  霍恩纳通过分析世界顶级球星数百场球赛录像后,形成了一套非常独特的“愚钝的球星”理论。即不动脑子就采取行动是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特别是优秀前锋需要具备的良好品质;同时,比赛中产生的好决定也与球员的才智无关。

 霍恩纳认为,球员们在思考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的同时,也常常因此丧失了破门良机。

  他还同时发现,在比赛过程中中场球员要比前锋花费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而那些想得太多的人往往“事与愿违”,很少有机会得分。

  阵型能否决定比赛胜负

  在裁判的哨声吹响之前,球员在绿茵场上站好自己的位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阵型,在世界杯这种顶级赛事上,阵型究竟是教练手中的第几张王牌?是不是黑马杀出重围的幕后推手?会不会成为输赢结局的筹码?

  演变

  前锋越来越少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专事足球教研的黄竹杭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现代足球的阵型概念可以追溯到很远以前。比如在1863年的时候,足球流行的阵型是8锋2卫,即8个前锋,2个后卫。说明当时的足球比赛,尤其崇尚进攻。

  其后,1870年又开始流行7个前锋,1872成了6个前锋,1880年成为5个前锋。变化的趋势是前锋越来越少。后卫人数开始逐渐增加。说明随着竞争的激烈,人们已经意识到了防守的重要性,开始加强防守的力量。

  进攻越来越快

  1930年,以匈牙利为代表的球队创造了WM阵型,使得进攻和防守的人数第一次达到了平衡。匈牙利足球队持此在当时横扫欧美。一直到1954年,WM阵型在世界上很流行。提倡的是攻守平衡。人数平衡,对进攻和防守都不偏不倚。

  1958年,伟大的巴西队出现了。他们的阵型是424,相比较WM阵型,减少了一个中场,等于减少了中间环节,这意味着进攻速度加快了。巴西球员出众的技术,为这种战术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但仍是在人数上的一种平衡。

  为了防御巴西队可怕的进攻力,反而带动各国纷纷加强防守的力量,于是1962年就出现了433阵型,后卫4个,前锋3个,攻守人数首次出现了不平衡。1966年则进一步演化为442,更多的球队把力量囤积在后场。“这个时候,人数依然是最重要的。人的多少决定了阵型模式”。

TOP

从人数平衡到动态平衡

  1974年,当时的西德队第一次运用了1333阵型,能力出众的贝肯鲍尔作为拖后中卫;而荷兰人则是433的全攻全守。德国和荷兰代表了当时两种十分强大的力量。

  此后随着352和532阵型的出现,对于阵型的认识又有了突破。已经不只是人数上的的攻守平衡,而是靠动态平衡。进攻上,352阵型的5个中场球员可以参加进攻,这样前锋就是7个人,防守上5个中场又可以参加防守,这样防守也能达到8个人,等于是有15个人在参加比赛,自然效果远远大于过去的11个人。

  策略

  足球比赛如何排兵布阵

  山东青岛中能队的主教练殷铁生讲述了自己在布置阵型时所考虑的因素,在布置每一场比赛之前都是首先要考虑自己球队的人员的综合能力,根据人员设置阵型。比如想要排四个后卫的话,两个中卫的综合能力和前锋的特点都要谨慎考虑到。还有就是考虑球员自身的体能状况,比如说他们的攻守能力、往返能力和奔跑能力。除此之外,对手的能力也是在教练的考虑范围之内。

  但是阵型究竟能否在比赛场上成就胜局?北京体育大学足球教研室的教授张廷安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分析说,阵型是教练员根据对手和自己队员的能力的一种攻守搭配,如果搭配得好的话队员就能够好好发挥自己的作用。北京体育大学的教授秦德斌并认为,阵型只是教练的一种策略,最主要的是根据球员踢球的特点。

  殷铁生教练认为:“阵型只是一个因素,我觉得是应该是胜负的一个辅助因素,不是决定因素。实力和运气是决定因素,而实力又包含很多,比如说球员能不能正常发挥、相互的配合怎样等等。”

  黄竹杭认为:“在过去,阵型可以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现在已经不能够了。阵型已经演化成多种多样。攻防永远是一对矛盾,只有采取不同的策略才能取得胜利。”

  经典个例

  4-4-2阵型背后的科学

  选择阵型有两个简单但很重要的标准:这个阵型必须有利于控球,必须能够得分。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加强控球,有两个关键的问题:1.一种阵型可以产生多少条惟一的控球路线?2.而这些控球路线有多少能够进入进攻区?

  图示(一)、(二)展示了如今赛场上最为流行的两种阵型,4-4-2和4-3-3。那么这两种阵型各有多少条独一的控球线路?首先要计算在这些队员中直接的搭档有多少对,然后在大约40米的范围内找到这些路线。

  4-4-2阵型有66条可行的控球线路,而4-3-3有56条。但这并不是一场比赛的总数,在一场比赛中,足球场上每一边都会产生超过650次的控球路线,这些路线都是不断重复的。一些前锋、后卫和其他中场的球员都会不断地交换控球。能够产生66条惟一控球线路的4-4-2阵型在所有常用的阵型中是最丰富的,相比之下,4-2-4有54条,4-3-3有56条而4-5-1有62条。

  但是最有潜力的攻击性阵型却和控球路线相反。控球路线最少的4-2-4此时独占鳌头,它的进攻率是15%;之后是4-3-3,13%;而4-4-2是12%;4-5-1最少为8%。但是4-2-4在今天的比赛中很少球队去冒险尝试,应为中锋只有2名队员非常容易被攻破。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