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续: 3 P1.2攻略 3.1 特点
 P1.2是我考的四门中最简单的,一是其本身是“入门级”的课程,二是我最早开始看
 这门,相对比较扎实,(连书上的练习题都做了),三是MCQ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难度。
 P1.2的考题很稳定,重点内容明摆着,每年都重复的考。不像P1.3的知识点,散而广。
 我觉得通过P1.2的关键是多做题,就那几种题型,好好总结一下,就能把主要得分点cover到了。下面列举几个重要的专题。
 3.2 专题:MCQ
 MCQ是通过考试的关键,只要能拿到40分以上,通过就没有问题了。MCQ的内容有
 两类,一是计算形式的(包括图表题),二是文字形式的,通常是列举几个statements,
 排列一下让你选择全部正确的。我觉得后者更难一些,因为它考察的范围很细,随便拿
 个名词都有可能考。而我们的复习又不能面面俱到。我的策略是多做,把所有这种类型
 的题目,包括在练习、真题、模拟题中的都做一遍,把出错的背下来。背MCQ还是很
 容易的事情。
 MCQ中的计算应该将求速度,因为不要求格式。有些经常出现的计算可以归纳一些技
 巧。比如profit在MC和AC中的换算,只要背下这个公式:AC-(Closing stock-Opening
 stock)×FOAR=MC,直接套用就行,否则,要仔细研究增减关系,考场上那么紧张,
 很容易出错的。
 按所谓1.8时间分配,MCQ的题目有一个半小时时间,其实不用,1个小时内完成是没有问题的,并且可以为后面的大题留足时间。(这次考试我用45分钟做完了MCQ)。
 对付选择题中国学生应该很擅长的,不像国外,考官老提醒说不会做的可以guess,这个中国的小学生都知道。
 3.3 专题:Variance
 
 Variance是一个比较难的考点,尤其是Fixed production overhead variance那块,倒来倒
 去,弄得晕头转向的。今年5月的杂志上有个variance的专题,很详细系统的归纳了这
 块内容,非常好,大家一定要看。
 后来我还想出了一个招,将Fixed production overhead variance固定了下来,请见附录。
 3.4 专题:Process Costing
 这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内容,有normal/abnormal的考虑,scarp value,dispose cost,split
 后cost的分摊等,逐个看都不难,但搅和在一起,就很容易出错了。以前(好像01年
 吧)有篇考官文章(登在两期杂志上)专门将这个专题的,很详细,大家可以参考。今
 年的第一题就考了process cost,还不是很复杂那个。(BPP课本上此章后面有一个超级
 复杂的练习,我就从来没有完整做对过。不过考试不会那么难的。)
 4 P1.3攻略 4.1 特点
 P1.3的特点是内容庞杂,它试图在一本书内将管理学博大的内容的囊括进去,而管理
 学本来就没有很logical的体系,所以感觉是杂。而P1.3的考点非常的细,一个很小的
 知识点都可以拿出来做一个15分的大题,比如今年的最后一题,aggressive与assertive,
 interpersonal skills有那么多,随便抓一个出来就考了。
 P1.3一个令人头疼的是各种writers的理论,也许是个人原因,我很难将那些writer的
 名字和他们的理论练习起来,(我对英文名字不敏感,在P2.2也碰到这个问题)。
 Organization,motivation,leadership是理论较多的地方,尤其是leadership的styles理
 论,我感觉就是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从automatic倒democratic的渐进组合,但术语花
 样百出,(也许是国外的学术特点,可以模仿但不能抄袭),还要和那些千奇百怪的名字
 联系起来。哪位朋友有对付这个问题的好方法一定要告诉我。
 还有一个比较麻烦的是理论术语,意思很简单,writers们非要用很formal的词故作深邃,答题时又不能改他们的用语。比如所Belbin的team member roles,Minzberg的十
 个角色,还有motivation中的一堆心理学术语。
 4.2 考官文章
 幸亏P1.3的考官(好像叫Dr. Ball吧)心地善良,每次考试前都给大家漏题。如果考试
 前半年有一篇文章,那就是section A的题目,如果有2篇以上,那剩下的就是section B
 的题了。我查证过,屡试不爽。
 5 P2.1攻略 5.1 特点
 之前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ACCA要和IT的东西扯上关系。
 有一次我和一个国外银行的IT经理聊天,他说这门课教的是一门管理的技能,IT的广
 泛应用,已经要求所有管理人员,尤其是financial的managers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我
 不住点头,心想ACCA果然是“先进教育理念”。并想如果中国注协宣布以后CPA加
 考计算机二级会有什么后果?
 
 
 扯远了。不过从新大纲来看,P1.3和P2.1两门课都将被删除,看来专业能力和ethic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
 P2.1的难度在于要以管理的角度理解IT/IS,我查过国内的相关教材,基本上都过于technical(和P2.1的教材相比)。大家仔细琢磨一下每份考题的section A就明白了,这
 门课是怎么应用在管理之中的。
 5.2 答题顺序
 我做P2.1的题目是先做section B,因为可以挑,从最简单的题目做起。4点10分前做
 完B,4点10分到20分读A的题目,5点15前一定要做完两个题,最后到5点50完
 成第三个题,剩下10分钟检查一下考试信息之类的。(最后10分钟太紧张了,很难有
 效答题)。
 6 P2.2攻略 6.1 特点
 P2.2是四门课程中最难的一门,我认为。上面说过了,主要是因为英国的法律体系(甚
 至法律理念)和中国的大不相同,而且法律这东西太专业了,在国外这是和会计师并驾
 齐驱的professional职业。
 P2.2主要侧重合同法(即民法的主体)和公司法的内容,兼顾了英国法律概况、代理、
 合伙人及少了的刑法(目前出现的只有insider dealing和money laundering的内容)。
 考试形式看,section A的八选六基本兼顾了各个方面的知识点,而section B侧重应用,四题中肯定有一道contact law的,一道company law的,一道employment law的题。
 我觉得B比A要简单,因为前者的内容相对稳定,就是那几种类型。
 6.2 复习历程
 我在P2.2的复习历程比较坎坷,中间差点放弃了。教材我看了3周。刚看第一章时,
 发现更本不只所云,英美法系的法理弄成中文也不好理解,别说全部英文,夹杂着一堆
 法律术语。而且,法律用于都很formal,语法结构超级复杂,比如书上举了个exclusion
 closure的例子,至今也读不懂。
 看了两天书后,我发觉没法进行下去了,于是选择迂回战术,先找相关的中文书来看。
 中国目前研究外国法律以美国法为主,英国的资料不多。我找了一本《英美法讲座》,
 介绍了英国法律的起源和体系,算是不错的参考。还有一本关于上世纪末英国司法改革
 的报告(“接近正义”),也有不少介绍英国法律体系的内容。后来就是上面2.2小节提
 到的袖珍读本。
 这样花了近一周时间,对教材第一部分有了基本了解,然后进入合同法、公司法,后面的内容就好多了,因为这些法律原理和中国的非常类似,以前我上过经济法的课程,像
 揭开公司面纱什么的,都有了解。又花了两周时间,囫囵吞枣的读完了教材。
 后面的复习就是做练习和背书,法律的东西不背不行。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整理 
 的课程的体系(见mind map专题)。
 6.3 英国法律介绍
 这是根据我自己的理解,介绍一下英国的法律体系,希望有助于各位的学习。需要说明,
 由于我不是专业人士,对英国法律的了解实在有限,甚至可能有误,大家谨慎参考。
 英国司法体系(English legal system)。讲了各种各样的法院。这部分我没有记,就像外
 国人很难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样,我也很难理解英国的法律和政治制度。比如“御前
 会议”分化出来的三个court,(Queen’s Bench什么的),建议大家不要在这里折腾,折
 腾了也弄不明白。
 英国的法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普通法(common law),二是衡平法(equity law),三是法典法(legislation)。中国走的是由罗马法典发展过来的大陆法系,只有法典法。比
 如大家平时见的合同法,公司法,刑法,诉讼法,都是一条一条的。
 普通法有遵循判例制度——就是Judicial precedent,很重要的概念。含义相信大家都知道,它的来源是:1066年一个外国人征服了英国,新的统治者对当地情况不熟悉,所
 以当他们在国内走来走去(巡视),接受老百姓的投诉时,就按照以前类似的案例处理,
 这就是遵循判例的起源。(为了大家理解,省去了那些历史名词,比如诺曼征服什么的。)
 那新国王怎么知道以前的案例是什么样的呢?他就在当地找些人,让他们根据本地的知识来决定怎么处理,这就是陪审团的来源。
 后来,大家发现单是普通法的判例体系有缺陷,有些程序上正确但明显违背社会伦理正义。于是出现了衡平法。衡平法没有法条,说白了,就是法官觉得这样判是符合社会“正
 义”,“公道”、“良心”的,他就可以以衡平法的名义判案。很难理解吧,这就是文化的
 差别。
 
 
 
 6.4 答题策略
 我复习中的一个失误是花了不少时间去理解英国法律体系,而事实上第一部分每年只有
 一到10分的题目,花那么多的精力得不偿失。所以我后来就放弃了这部分。不过研究
 一下01年以来的真题,有个规律是第一题过去只重复了一次,就是说考过了很少再考。
 (不过今年好像是第二次重复)。
 我的答题策略是,section A 6个题目,争取得30分,section B再争取30分(因为我比
 较熟悉这部分),这样就能pass。A中的6个题,至少有3个自己是比较有把握的,用
 1个小时先做,争取每题拿5分以上;剩下3个可能不熟,用40分钟尽量扯,3、4分
 总有的,这样30分就能实现。
 6.5 专题:case处理
 Case是一个非常让我郁闷的问题。前面说过,我对英文名字不敏感,那些稀奇古怪的
 名字怎么样也记不住。后来我就放弃了,不再去理会case的名称。但case的内容梗概
 还是容易记的,比如儿子告父亲什么的,都是些故事,大家发挥一下想象力就行了。
 
 
 6.6 专题:mind map
 后来我用mind map重新整理了P2.2的体系。可以分为这么几块:
 Contact law角度:包括offer & acceptance, closure, consideration, remedy, etc.
 Company Stack-holder角度,就是和公司有利益关系的人,比如member, director, employee等,他们的duty, appoint, roles等等。
 Company Lift-cycle角度,从公司的性质到注册,运营,清算的各种规定。  Company Capital structure角度,主要就是share和debenture的比较了。  杂七杂八:agency, partnership, legal system什么的。  由于在电脑上画mind map实在麻烦,这里只提供了stack-holder的图(见附件)。这几个图就基本将80%以上的考点都cover了。
 7 结语
 一口气写了这么多,几乎是我这几个月复习的所有经验总结了。自报考ACCA一来,
 我一直就在关注这个社区,发现这里大多数是对2阶段以上的讨论,低阶段的经验总结
 很少,于是就萌发了写这篇文章的想法。
 写到这,好像已经“功德圆满”似的,其实自己才刚刚起步,最乐观的估计,也只是走了三分之一,漫长的征程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0 19:19:5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