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A论坛's Archiver

adminwcq 发表于 2008-9-10 16:01

安永:全球最佳投资地中国第一 印度第二

<p><font face="Verdana">放眼全世界,哪一块热土是投资理想地?近日由安永会计公司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中国仍然是外资最为青睐的市场,排在第二位的是印度,俄罗斯同加拿大并列第三位。 <br/>  中印两国如此受外资欢迎缘于庞大的市场和高速的发展势头,许多行业的增长速度在全球名列前茅。以手机为例,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手机市场,预计今年手机用户数将接近6亿,每月增长600万至700万;印度现有移动GSM用户1.7亿,每月增长700万至800万。 </font></p><font face="Verdana"><p><br/>  “争论先开发中国市场还是印度市场纯粹是浪费时间,跨国企业应该统一考虑中印战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世界经济专家近日对记者表示,“用不了10年,那些今天还未针对中、印两国确立稳健发展战略的跨国大企业就将面对严重的威胁。挑战者有可能是西方的同行,也有可能是中印本土企业。” </p><p><br/>  跨国公司的错误 </p><p><br/>  2007年中国城市平均工资同比上涨18.7%。工资成本正迫使一些日资企业重组新兴国家工厂。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电子部件厂商TDK计划2009年3月前在广东省东莞市的两个生产基地裁员约1.5万人,相当于现有总员工数的近两成。住友电气工业也将从2009年起陆续把一些汽车部件生产基地转移到北非。 </p><p><br/>  但像TDK、住友电气这样因成本提高而转移生产基地的跨国企业还是少数。一项由美国商会发布的名为“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2007到2008”调查报告显示,有77%的跨国制造企业并未打算转移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因为“有进一步改进的机会”。 </p><p><br/>  “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企业承认,没有为中国的运营进行优化配置。他们在中国起步的时候,简单地注重低成本。还没有时间和精力把优化方案落实到中国的企业里。”贝肯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宝林格近日对记者说。 </p><p><br/>  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印度市场,跨国企业也在犯着同样的错误。这位研究世界经济的专家对记者表示,跨国企业在中印两国最常犯的错误包括:仅从海外扩张及节约成本的角度来看待中印市场;市场营销策略只围绕富庶的城市和排在前5%至10%的高收入人群;只把这两国作为外围市场,而不是列为公司全球业务的核心部分。 </p><p><br/>  在建议跨国企业调整中印市场策略的基础上,这位专家进一步指出“其实中国和印度的优势产业各有侧重,可互为补充。因为中国在大规模生产和物流供应方面比印度强,而印度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方面比中国有优势。”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做法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据了解,IBM将中国作为主要的硬件采购来源,并已将其全球采购总部设在深圳。与此同时,IBM又将印度作为其最重要的全球IT服务枢纽之一。2007年IBM在印度的销售收入达到10亿美元,截至2007年底,IBM在印度的员工已增至7.3万人,占全球员工总数的近1/5。 </p><p><br/>  中印是不同市场 </p><p><br/>  对跨国企业而言,印度更像是拥有庞大消费群体的超级大市场。印度虽然已跻身全球十大经济体之列,但是人均国民收入只有美国的1/40。 </p><p><br/>  “跨国企业进入印度时不能将他们的业务模式直接照搬。这跟美国企业进入日本或日本企业进入美国情况不同。”这位研究世界经济的专家对记者表示,“跨国企业必须从头制定适合印度的业务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跨国企业要为印度市场设计低价格的产品和服务,并且还要能获得可观的利润率。” </p><p><br/>  汽车行业就是比较明显的体现。预计在2011年,全球跨国汽车企业将在印度展开一场“超低价车”的竞赛。 </p><p><br/>  据韩国媒体报道,现代汽车印度法人代表林兴秀近日在印度表示:“现代汽车计划从2011年开始,面向印度内需市场和周边国家销售在印度工厂生产的售价3500美元的超低价汽车。” </p><p><br/>  除现代汽车之外,雷诺-日产和印度巴夏汽车公司(Bajaj Auto)正在共同开发的2500美元超低价车也计划在2011年登场。另外,丰田、大众、通用也计划在印度生产超低价车。 </p><p><br/>  世界汽车巨头纷纷投资印度并不会对中国的汽车业构成威胁。嘉诚亚洲亚太汽车及基建分析师叶林近日对记者表示,“印度的汽车市场规模比中国小;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没有中国多;此外印度的能源供应、基础设施配套情况也不够理想”。 </p><p><br/>  据了解,目前印度的发电量短缺程度高达14%,印度政府希望在5年内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印度工业联盟的能源顾问拉格拉曼表示,“过去的15年到16年期间,印度没能增加必要的发电能力。” </p><p><br/>  叶林还认为,跨国汽车企业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积累了多年的生产经验,在降低能耗等新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的实力。 </p><p><br/>  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分析,中国汽车工业无论在从业人数、企业数量,还是在总产值上,都要远远大于印度。中国乘用车市场增长更快、车型档次更高。印度消费者的购买力相对低。印度的汽车企业多为进入不久的外商独资企业。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主要为合资企业。<br/></p></font>

页: [1]

Powered by CFAspace Archiver   © 2004-2011 CFAsp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