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A论坛's Archiver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1:49

<P>NO.21
阿尔费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k)1899--1980
1979年8月13号,希区柯克80岁生日的宴会上,朋友们都围着坐在轮椅上的他唱起生日快乐的歌,他突然站了起来,说:“这个时候我最想要的是一个包装精美的恐怖。”呵,其实,他就是生产包装精美的恐怖的大师,几乎每部影片都让我着迷~《群鸟》《蝴蝶梦》《美人计》《后窗》《夺魂索》《眩晕》《西北偏北》《精神病人》《深闰疑云》《电话谋杀案》等等~在所有的影片中,他总是让我们在最后一分钟才能松一口气。他说,我终生都对悬疑作品有着浓厚兴趣,这是一种特殊的虔诚和痴迷。
希区柯克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在浓雾笼罩的伦敦度过的,那种阴冷潮湿的感觉一定深入他的骨髓了。他出生在英国老派家庭,家教非常严谨,这种压抑和沉闷的环境使小时候的希区克柯非常内向,很害羞,不合群。他曾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他对黑暗特别敏感,十分害怕楼梯,好象总觉得楼梯拐弯处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等着。待到中学时代,他开始变得开朗,但依旧喜欢独处他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地图/列车时刻表/旅行手册,总感觉有遥远的生活在召唤他。
他从小就害怕父母,老师,警察,这些权势和规则的代表让他陷身于一种惴惴不安的境地,以至于有人说他一生实际上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监狱里,他是借电影在描绘他自己的内心恐惧。我认为,他描绘的是我们人类共有的有时潜伏着的不安和人性弱点.
特别想提的是,他喜欢金发女郎~在他影片中的女主角都美的惊人,每个都可算极品女人~他对英格丽.褒曼怀有柏拉图式的情感~,尽管如此,他对他的妻子始终忠诚,共同生活了54年.
另外,希区柯克会在自己的影片中一闪而过留下自己的身影,他的影迷们到现在还在找这些境头~
他一生共拍了50多部影片,1979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的对电影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电影界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P>
<P>[attach]51[/attach]
</P>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1:49

NO.22
路易斯.布努艾尔(Luis Bunuel)1900--1983
西班牙最伟大的电影导演,很多评论家认为布努艾尔可以排入世界十大导演之一。
他出生在西班牙卡兰达一个信仰天主教的中产阶级家庭,当地神秘的民俗和宗教的阴沉是他影片充满暴力和怪异想象的生活基础。他在马德里大学学习哲学和文学。20岁时创办了西班牙第一个电影俱乐部,1924年,到了法国巴黎。这时候的巴黎是先锋派的天下,1928年,他和著名画家达利合作,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影片《一条安达鲁狗》,这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片中有个特写镜头在提及布努艾尔时就会想到的是--刀片割眼(十分逼真骇人)

他通过这部影片对资产阶级和宗教势力进行了尖刻但又隐晦地抨击.1930年,他的《黄金时代》因被认为伤风败俗而禁演。1932年,他拍摄的纪录片《无粮的土地》,是西班牙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显示了布努艾尔批判精神,当即遭西班牙当局禁演。很快地,西班牙发生了内战,他被共和政府派往巴黎当外交官,因对佛朗哥政府十分愤恨,内战结束后,他接受米高梅的邀请来到好莱坞发展,但因他的拍片预算和独立的拍片性格把美国的制片人给镇住了~所以在美其间,他没有新的作品问世.
1946年,因对现实的批判态度,他遭到了美国"非美活动委员会"的调查,为了回避可能的政治迫害,他去了墨西哥.1950年,拍摄了《被遗忘的人们》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因为这部影片反映的是墨西哥儿童悲惨的命运,触动了墨西哥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神经,墨西哥又不能呆了。他回到了巴黎,这里依旧是最自由的,他拍摄了宗教三部曲《纳萨林》《比力迪亚娜》《沙漠中的西蒙》,分别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国际奖/金棕榈奖,意大利电影节银狮奖,为他在全世界范围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但很快的因为片中宣扬的无神论遭到了梵蒂冈等教会的抨击。
1967年,他导演的《白日美人》描述了一个贵妇人在白天和晚上的双重生活,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1972年,他的《资产阶级审慎魅力》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974年,他导演了《自由的幽灵》,之后隐退影坛。
晚年生活在墨西哥的时候,他经常用手枪射击植物上的蜘蛛,其实他的一生,都是用电影瞄准一些东西,不停地射击,他是20世纪最伟大最具传奇色彩的导演之一。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1:50

<P>NO.23
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1901--1966
不是没有经历过苦难,只是将它们看作是生活道路上顽皮的石子;不是没有遭遇过背叛,只是把它们当成认清世事的镜子;不是没有承受过失败,而那是重新开始的机会--------这就是沃尔特.迪斯尼及他的动画片和迪斯尼乐园给我们的力量.
迪斯尼的童年在农场度过,小时候他最好的朋友是小猪波克.自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家境出了问题,农场被卖了,一家搬到城里,父亲为报社搞发行,迪斯尼则做了报童.父亲开始酗酒,暴躁,骂人,三哥罗伊离家出走,他和妹妹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天天长大.
15岁时,他接受画院老师的指导,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战争开始了,17岁的他参了军,中断自己想成为画家的梦想.在战场上他靠捡德军的钢盔卖发了一笔小财.1922年,他创办了动画片制作公司.但公司的推销员携款逃跑使迪斯尼不得不宣告破产.在三哥罗伊的帮助下,他又创办了迪斯尼公司,创作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系列动画剧,受到了好评。从此慢慢地发展开来。〈幸运兔子奥斯华〉〈米老鼠和唐老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花儿与树〉〈三只小猪〉〈木偶奇遇记〉〈小虎班比〉,,,,等等。他是获奥斯卡奖最多的个人:总共获奖26次。
1966年,他病逝,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晚间新闻的颂词上说:“迪斯尼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为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欢乐,......他在医治安慰人类心灵上的贡献,也许比世界上任何一位心理医生都要大.'

</P>
<P>[attach]52[/attach]
</P>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1:51

NO.24
罗贝尔.布烈松(Robbert Bresson)1901--1999
"摄影机和录音机,请你们带我远离那让一切趋于复杂的理智吧。“他说。布烈松以自己的方式使电影达到了纯粹。
1901年出生于法国,一生共拍了十四部电影。几乎每一部都有特属于布烈松的苦咖啡的香味。他的风格是如此简洁又独特,”布烈松“这三个字甚至变成了一个形容词,以至后来的人常用很”布烈松“来形容这种风格的事物。布烈松之于法国电影,犹如莫扎特之于奥地利音乐,陀斯妥耶夫斯基之于俄国文学。
救赎的主题和自我牺牲的形象,边缘人的生活状态和冷峻的思考,业余演员的运用和简洁的对白,连绵不断的细节和生活中的原声音响...布烈松以自己的方式让人们重新发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形态,他可能是电影史上唯一能将事先形成的观念,完美融合于作品中的人.
这是位我比较偏爱的导演,有年暑期我连续读了他的著作《电影书写札记》三遍,后来通过不同途经找寻他的影片来看,如果说真正开始爱上电影,可能就是在那个炎热的夏天开始的吧。布烈松的电影难以用语言复述,面对这样的作品,要想再次重温,就不得不再看一次,再感受一次。
1999年12月18日,他辞世而去,人们说:“握着电影的那只手,松开了。”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1:51

<P>NO.25
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1901--1960
在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影坛,这个名字是地位的象征。当时的美国流行这样一句话:“你以为你是谁,克拉克.盖博吗?"呵,确实是一个非常富有魅力的男人,虽然是做一张严肃的帖,我还是忍不住地说,他曾让我非常着迷~~属于他的关健词:稳重,成熟,幽默,性感,不羁,迷人.
他少年时代饱尝艰辛,14岁就离开学校,打过许多短工,20岁开始跟着巡回剧团到处演出。1924年,在刘别谦的《禁天》中扮演临时演员,但已透露出表演的天分。
由于是农民的儿子,他全身上下都是乡土味,还得感谢他前后两位妻子对他的包装及影响,最终促他成为一代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他第一个妻子是话剧演员,在演戏的技巧,声调,形体设计上对他进行改造,使他发挥出深沉性感的迷人气质。他的第二任妻子比他大十七岁,是纽约的一个社会名流,教会他如何在衣着礼仪及社交谈吐上修练自己,调教得极富男性魅力。
1931年,他被聘为正式演员,次年就被评为好莱坞十大卖座电影明星。1934年,主演《一夜风流》,成为奥斯卡影帝。1935年,他主演的《叛舰碟血记》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1937年,他以绝对的票数当选了“好莱坞电影皇帝”。1939年,他主演了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影片《飘》,这部电影在亚特兰大首映时,该市的人口当晚由30万增至100万,人们为了一睹他的丰采,涌入这座城市,并高喊“我爱盖博!”
这部不朽的名作因盖博而增彩,盖博也因为这部影片而更加耀眼,虽然在梅耶的操纵下,他最终没有获得最佳男主角。
他的生活放荡不羁,但和卡洛.隆巴德结婚后,一改往日的风流,但是,1942年1月,他的妻子却因飞机失事而死亡,这对盖博的打击相当的大.1942年8月,为了实现亡妻生前的愿望,他参军当了飞行员.1944年以空军少校的身份退役.1960年,他和玛丽莲.梦露合演《野马与女人》时,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他的第五任妻子按照他的遗嘱把他埋葬在卡洛.隆巴德墓边.
他是一位虽已逝世四十多年,但依旧为亿万影迷倾倒和怀念的巨星.
</P>
<P>[attach]53[/attach]
</P>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1:52

NO.26
维托里奥.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1902—1974
德.西卡和柴伐蒂尼合拍的《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最重要代表作,他以朴素的摄像机,在辛酸的生活中发现诗情。
德.西卡一生共导演了25部影片,并在150部电影中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在20年代未的意大利,他是最受意大利观众欢迎的演员.1940年,他以一部《紫玫瑰》开始执导生涯。1943年拍摄的《孩子们正在注视我》被认为是新现实主义的萌芽之作。1960年的《乔恰拉》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70年代拍摄的《芬齐——孔梯尼家的花园》获西柏林电影节大奖,该片在1971年还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奖。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1:52

NO.27
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1902---1981
威谦.惠勒出生在法国,1922年在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学习的时候遇见美国明星制的创建人卡文.莱默尔,在他的怂恿和推荐下来到了美国环球影业公司开始他的电影生涯.
他是30--50年代好莱坞最活跃的导演之一,他塑造了14个获得奥斯卡表演奖的大明星,他本人也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称号.他的《黄金时代》《罗马假日》《宾虚》都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他以追求完美著称,经常反复拍摄,人们称他“拍99次的惠勒”。
1965年,美国电影与艺术学院颁发撒尔泊格纪念奖给他,1976年,他又获得了这个学院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1:53

<P>NO.28
小津安二郎(Ozu Yasujiro)1903--1963
他说,电影不过是披着草包,站在桥下拉客的妓女。其实,小津一直带着一种极度自尊和克制的悲观情绪在做电影。电影是他滔滔人生江水岸边的一棵静树。
小津一生共拍了54部电影,他以“顽固的自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影片的唯一题材就是家庭生活,他坚信饮食男女生活有值得他探究一生的宝藏。表面来看,他的作品似乎大同小异,甚至人物名字叫周吉的影片就有六部~有人问他为什么只拍同类题材的影片,他说:我是豆腐匠,只会做豆腐,至多做做炸豆腐,我可做不来炸牛排。而且他极度简洁所有的形式,集中到电影语言最基本的元素(一个主体,没有境头移动)
他的代表作《秋光好》《秋刀鱼的味道》《东京暮色》《麦秋》《东京物语》《晚春》等,在所有的作品中,他都坚持让生活自身呈现,淡淡地散出日常生活的芳香,也有宗教般的庄严宽广,也不乏诗的幽伤。
他终身未娶,拍片之余,事母为职,平时好酒。身后墓碑上只刻一个字:无。但现在电影界发出了寻找小津的口号,大家终于发现他是一位天才大师。
</P>
<P>[attach]54[/attach]
</P>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1:54

<P>NO.29
蔡楚生(Cai Chusheng)1906--1968
著名电影大师蔡楚生先生的《渔光曲》是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47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被视为战后中国电影发展的里程碑。
他以富有东方情味的电影语言,用影像记录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事情,他一生共参与拍摄近30部作品,借电影这门奢华的艺术发出苦难的底层人民的心声。
</P>
<P>[attach]55[/attach]
</P>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1:54

NO.30
罗伯特.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1906——1977
直觉,信念与智慧使他的电影真诚而坦白。罗西里尼是一位宁可牺牲光滑而追求真实,用普通人代替演员,用实景来代替布景,用即兴创作来代替编写好的场景,用生活来代替虚构的导演大师。
他出生在罗马,祖父及父亲是著名的建筑师。他于高中时突然热衷于电影,遂放弃学业进入电影界。1934年,他从德彪西的音乐《牧神的午后》中获得灵感,拍了电影《从牧神午后的前奏曲》,因部分场面过于露骨未获审查通过。《鱼的幻想故事》是他首部公映的电影,而且大获成功。
让罗西里尼引起世界影坛注意的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该片采用极为写实的方法,将意大利人民英勇抗击纳粹的壮烈事迹真实地呈现出来,片中部分境头是在战争状态下偷拍完成的,虽然略显粗糙但却因为真实而动人心魄。这部影片成为意大利新写实主义首开先声的代表作。这部电影也感动了英格丽.褒曼,她给罗西里尼写信表示期望合作.两人于合作《火山边缘之恋》时坠入情网,分别与各自的配偶离婚,于1951年结婚。但两人随即遭到来自以好莱坞为首的电影界的抵制,陷入困境。虽然他们的婚姻只维持了七年,但时间让人们理解了他们,他们的情感及合作的电影都得到了褒扬与肯定。
罗西里尼的代表作有战后三部曲:《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戴拉.罗维莱将军》(第24届威尼斯金狮奖)《罗马的夜晚》《凡尼娜.凡尼尼》《路易十四的崛起》等。
罗西里尼的影片能使我们身同感受,他的眼睛就是观众的眼睛。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1:56

<P>NO.31
劳伦斯.奥立弗.(Laurence Oliver)1907——1989
1946年奥斯卡特别奖获得者。1970年,英女王册封他为勋爵,同年,他又成为英国上议院的(戏剧界的第一位)终身议员.有人总结他一生的成就时说:"奥立弗,你就是英国."
恐怕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他在《蝴蝶梦》中扮演的德文特吧?但真正令他在好莱坞名声大噪的是他把英国的莎士比亚搬到了美国,一部由他导演主演并兼制片的《王子复仇记》捧走了奥斯卡四项大奖,世界影坛又增加了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哈姆雷特.他不停地把英国经典搬上好莱坞银幕,《呼啸山庄》《亨利五世》《查理三世》,他是一位十分少见的全才型巨星,在戏剧舞台和电影界活跃了整整60年,他塑造的一些形象现在都成为表演的典范。
他一生共结三次婚,其中不能不提到的是和费雯丽的这一次~他们在合作《英伦之战》时陷入爱河,恩恩怨怨了二十年~
美国总统里根在看了奥立弗76岁时抱病主演的电视剧&lt;李尔王&gt;后说:"从今以后,我认为我将不能再自称为一名演员."1988年,奥立弗在&lt;战争安魂曲&gt;中扮演了最后一个角色,是他一生中扮演的第122个角色.
关于他可以说的很多,大家有时间找他的片子来看吧:)
</P>
<P>[attach]56[/attach]
[attach]57[/attach]
</P>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1:57

<P>NO.32
大卫.里恩(1908——)
英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是电影历史上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他钟情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擅长制作宏大的场面,使电影成为书写人类史诗的恢弘载体.
他出生于苏格兰,1928年从影,早期以拍摄文学戏剧电影著称.1942年导演的浪漫抒情之作《相见恨晚》获戛纳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1946-1948年,他将钬更斯的《孤星血泪》和《雾都孤儿》搬上银幕,充满浓郁的英国民族特色。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他的风格突然改变,专拍跨洋电影(即兼顾大西洋两岸英美观众口味),1957年的《桂河桥》就是电影史上绕不过去的经典之作,他把这部影片拍得让人回肠荡气。因此得到了他的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奖。1962年,他因为历史巨片《阿拉伯的劳伦斯》得到他第二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奖,1965年他的《日瓦弋医生》代表了他的最高成就。1984年,他执导了《印度之行》。
他是英国电影界的泰斗,在银幕上虽只留下16部力作,却获56次奥斯卡提名,27座金像环绕身旁。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的金字塔顶熠熠闪光,而且在商业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P>
<P>[attach]58[/attach]
</P>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1:58

<P>NO.33
伊利亚.卡赞(Elia Kazan)1909——2003
卡赞出生于伊斯坦布尔,父亲是希腊商人,4岁移民至美国。曾就读威廉斯学院,后于耶鲁大学戏剧系学习表演。三十年代开始在百老汇以出色的表演征服观众,同时导演了多部舞台剧,其中著名的有《欲望号街车》《热铁皮屋顶的猫》《九死一生》《JB》,以及为他赢得戏剧托尼奖的《推销员之死》。
他在大银幕上同样取得了耀眼的成功,《君子协定》《码头风云》为他赢得了两座奥斯卡最佳导演奖,1951年,他导演的《欲望号街车》被美国电影审查机构审会正准备删剪时,纽约大主教甚至抵制在教区中上映,卡赞起身坚决地反对,最终导致美国电影审查制度的崩溃和瓦解。
他创办的演员讲习所培养了一大批巨星,其中有马龙.白兰度,詹姆斯.迪恩,华伦.贝提等.但50年代麦卡锡时期,他涉及好莱坞政治"黑名单"事件,作为告密者之一,令许多自由派导演,编剧流亡海外,其中包括查理.卓别林和奥森.威尔斯.
50岁以后,他开始自己写剧本,并写了6部小说,其中不乏畅销之作.1988年,他出版了自传《伊利亚.卡赞---一生》,书的页码近500张,他的一生确实有很多事需要长书~他提及了很多往事,包括和玛丽莲.梦露的一段。
1999年,他获得了第七十一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惹来不少非议,上台领奖时,台下甚至有嘘声,但更多的人还是为这位天才导演报以热情的掌声.
他是美国杰出的伟大的导演之一.

</P>
<P>[attach]59[/attach]
</P>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1:58

NO.34
黑泽明(Kuroseawa Akira)1910——1998
黑泽明的作品魅力表现在三个方面:1/动感.一组画面同时用三个摄像头,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近中远不同距离拍摄.最后把三组胶片剪接在一起,产生逼真的动感.2/男性的硬派风格.3/对作品精益求精.这位"电影天皇"在拍摄现场时,"大权在手,惟我独尊,高声呼喊,令人心惊胆战."他是一位孤独而又疯狂的完美主义者.
他说:"电影是自然产生的,它没有国界,我希望通过电影和世界各国人民对话......镜头应当如何剪辑,我自己知道,一部电影不需要两个导演...我最大的梦想是改造日本,成为总理大臣..."
1910年,黑泽明出生于东京一个武士家庭.一直热衷于绘画.1943年因《姿三四郎》一举成名。1948年,启用三船敏郎担任男主角拍摄了《酩酊天使》,从此,日本最强的电影拍档开启了“黑泽明黄金时代”。
1950年,《罗生门》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奖,这是东方电影的里程碑。70年代初,他和三船敏郎突然停止合作,61岁时,黑泽明曾企图自杀,到现在人们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经历这场生死辗转后,他的电影在激烈的风格中注入了温和和宁静,他舞弄电影的刀式分明透出了平和与悲凉.黑泽明由英雄变为智者.后期的主要代表作有《乱》,〈梦〉。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1:59

<P>NO.35
费雯丽(Vivien Leigh)1911——1967
“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1939年,费雯丽以《乱世佳人》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时,评委们如此鉴定她。
1911年,费雯丽出生在印度.9岁时被送往英国圣心修女院就读.在修女院中,她着迷于音乐和戏剧,并学习了芭蕾.19岁时于伦敦皇家戏剧学院注册后等待开学期间遇到了31岁的律师荷曼,两人结婚后,返回戏剧学院学习表演.后因怀孕不得不中止.生下女儿后,热衷于各种社交.因社交圈子中有不少模特,费雯丽也把握了一次机会,于《渐有起色》中扮演了一个小角色。直到和英国影坛大享亚历山大.柯达签约并扮演舞台剧《绿窗》后,她才真正走入人们的视线。
这时候,她认识了当时已很有声望的劳伦斯.奥立弗。两人于合作&lt;英格兰大火&gt;时坠入爱河,1937年,合作《王子复仇记》时,发现彼此再不能分开。
1940年,费雯丽主演了&lt;魂断蓝桥&gt;,她本人非常喜欢这部片子,曾希望在自己的葬礼上能演奏片中的插曲.同年8月,费雯丽和奥立弗在开满玫瑰花的露台上结了婚.接着两人出演了一部成功的影片《汉密尔顿夫人》。但是,费雯丽健康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甚至出现歇斯底里的状况。1950年,她凭《欲望号街车》得到了第二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和现实中费雯丽一样敏感,自怜,与神经质,饰演这样的角色似乎绷断了她心中的最后一根理智链条。她的病全面爆发了。她与奥立弗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狂郁型精神病,至爱人的别去,肺结核的复发,这一切压倒了她。她开始酗酒。直到1967年7月7日,于卧室中长睡不醒。
这猫样的女人就这样游走在她似真似幻的人生中,却从来没走出过我们的心中。

(她的代表作还有:《凯撒与克雷欧帕特拉》《安娜。卡列尼娜》《愚人船》《罗马之春》等)
</P>
<P>[attach]60[/attach]
</P>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2:00

<P>NO.36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1912——
“每一个影像背后,还有更忠于现实者,而在那映象之后,还有另一个,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直到那绝对的无人可见的,迷一般的终级现实。”
——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早年倾心于造型美术,后来迷恋过戏剧,拍摄过精神病院的纪录片,担任过罗马权威电影杂志的编辑,从写影评,剧本到亲执导筒,一开始就成为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的先驱。1960年的《奇遇》以新颖独特的风格和极富现代感的思想内涵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这部片子连同1961年的《夜》及1962的《蚀》是电影史上有名的“人类情感三部曲”。1964年,他导演了《红色沙漠》,权威《电影笔记》认为这才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片,其中的“红”是如此炫烂丰盛,带着如此缠绵令人心神不安的美。1966年,他拍摄了《放大》,以另一种形式触及了佛教中的色与空的哲学博士1972年,他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来到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国拍摄纪录片《中国》。他说这是一部不带教育意图的政治片,我是一个观众,是一个带着摄影机的旅行者。但是,这种视角触怒了当时的中国,中国开始批判安东尼奥,甚至还把他的名字编入儿歌“:红小兵,志气高/要把社会主义建设好.....听党指示跟党跑,气死安东尼奥尼,五洲四海红旗飘."这真是现代社会荒诞的"奇遇"~
1985年,他因中风而几乎失声,83岁时在文德斯的协助下完成了他最后一部片子&lt;云之上&gt;
无论是哲学问题的深度挖掘还是影像精美严谨的构成,安东尼奥确是一代大师.
</P>
<P>[attach]61[/attach]
</P>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2:01

<P>NO.37
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1915——1985
威尔斯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是企业家,母亲是钢琴家,他在少年时代就大量地阅读经典文学,10岁时,因绘画方面的天才表现,被视为神童。16岁开始,做为演员在百老汇戏剧舞台上亮相。他的表演受到评论家的肯定。22岁时,组建了自己的剧团。雷电华影业公司的老板看中他的才华,邀他拍电影。他花了两年的时间研究电影。
1941年,电影史上不朽的作品《公民凯恩》诞生了。这部由威尔斯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一部几乎所有的排行榜都选为第一的电影。(美国电影学院评选的美国电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百部电影排名第一;2002年英国导演与影评人的民意调查中排名第一;美国图书馆针对美国编剧协会会员进行的“20世纪最佳剧本”问卷调查结果,它还是第一。“)当时的报业大王赫斯特认为威尔斯是在影射他,要出钱买下销毁,幸运的是雷电华公司坚持上映,从而成就了一代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威尔斯当时正陷入与美国的'爱情女神"丽塔.海华斯恋爱风波中,赫斯特利用自己的媒体对威尔斯进行了无情的攻击和批叛,面对情感及好莱坞权势人物的压力,他依旧于是1942年拍摄了另一部杰作:《安倍逊大叔》。
二战爆发以后,他继续活跃在美国影坛上,在《简爱》《春闺泪痕》中扮演角色,参与《麦克白》《奥赛罗》的编剧和制作。1949年,他到了欧洲,于那里拍摄了《理查二世》和《亨利四世》
1975年,美国电影艺术学院授予他终身成就奖。
</P>
<P>[attach]62[/attach]
</P>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2:02

<P>NO.38
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1915——1982
"她是位杰出的演员.她高贵典雅的气质令人难忘."
英格丽.褒曼于1915年8月29日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父母.高中毕业后进入斯德哥尔摩皇家戏剧学院学习表演.19岁时开始登上银幕.1939年,接受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大卫.赛茨尼克的邀请,带着丈夫和女儿,来到了美国,在好莱坞拍的第一部影片&lt;插曲&gt;即获得好评.
出演《卡萨布兰卡》使她成为最令人难忘的演员,在这部影片中,英格丽.褒曼扮演了一个在丈夫和情人之间踯躅的感情十分浓烈真实的女人.随着盟军的胜利,这部电影成为传奇~英格丽.褒曼也因此成为美国人心目中完美的偶像.
1944年,她因《郎心似铁》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948年,她出演的《圣女贞德》曾被评为十部不朽的影片。
就在她演艺事业处在高峰的时候,她的感情世界却出现了变故.她陷入了和意大利导演罗西里尼的疯狂的爱情之中.为了这场爱情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美国所有的制片厂都不再启用她,甚至禁演她所有的影片,教会还焚烧她的照片.可她从来没有后悔过,虽然在此后的七年中,她于罗西里尼的影片中扮演的各种角色都不成功.(我觉得她很坚强)
1955年,经朋友的牵线,她又回到美国主演了《安娜斯塔西亚》,观众们终于原谅了她,她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1957年,她和另觅新欢的罗西里尼分道扬镳。1974年,她参演《东方快车谋杀案》,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1982年8月29日,因病逝世。
她的出生和逝世在同一天,所以人们相信她是上帝派来的美丽女神,在完成使命后,被上帝收回了。
</P>
<P>[attach]63[/attach]
</P>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2:02

NO.39
安德烈.巴赞(Andre Bazin)1918--1958
法国权威电影杂志《电影手册》的创办人。电影理论家,影评家。
他创立的并非只是一套理论,他为我们铺开了一副艺术与生活的精美画卷,引领我们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角度研究电影.

关于艺术的心理起源,巴赞提出了"木乃伊"情结,他说,摄影是"给时间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自身的腐朽".而"电影的出现,使摄影的客观性在时间方面更臻完善......事物的影像第一次映现了事物的时间延续,仿佛是一具可变的木乃伊."

仙踪林 发表于 2005-2-21 22:03

NO.40
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1918-----

页: 1 [2] 3

Powered by CFAspace Archiver   © 2004-2011 CFAspace.com